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学惊悸、怔忡、喘证、痰饮、水肿等范畴,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整体把握慢性心力衰竭的发展转归,从中医学的角度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及药理学研究,对于...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年 12卷 03期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机制复杂,明确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对防治慢性心力衰竭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医经典名方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保元汤...
来源:《吉林中医药》 2021 年 41卷 4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29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自我同情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同情评分...
来源:《护理学杂志》 2022 年 37卷 2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医疗和公共卫生问题.心脏康复作为心血管病非药物治疗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质量、降低再住院率.运动训练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在慢...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8 年 39卷 04期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死因,是重要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其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因此,对慢性心力衰竭预防、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代医学通过有效的治疗...
来源:《吉林中医药》 2016 年 36卷 04期
目的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ICG)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1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老年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进行ICG、超声心动图、血浆B型利钠肽(BNP)检测,选出ICG中对老...
来源:《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年 31卷 07期
临床上贫血在慢性心力衰竭中伴发率高,且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病死率高、预后差,纠正贫血正成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新靶点之一.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临床中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西医常规治疗方...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 2020 年 17卷 24期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抑郁,而抑郁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现就抑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影响、发生机制及相关治疗做一综述.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1 年 32卷 04期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发生心室重构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收集同期未发生心室重构的5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临床资...
来源:《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 年 40卷 24期
慢性心力衰竭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表明,气虚血瘀是引发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机制,并贯穿于心力衰竭的整个病理过程,因此气虚血瘀致脉道不利、心失所养、元气虚脱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关键...
来源:《天津中医药》 2015 年 32卷 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