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0 年 15卷 5期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基因6号外显子rs1061622(+676)位点的基因型及血浆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与冠心病临床分型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分析两者与冠心病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
来源:《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2 年 20卷 7期
目的:了解腹部外科疾病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实验同时测定了62例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依ApacheⅡ评分分组,重症组肿...
来源:《天津医药》 2000 年 28卷 8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选用甲氨蝶呤,观察组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观察两组...
来源:《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年 19卷 3期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参与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凝血、发热、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恶液质等病理生理过程.但是TNF-α生物学效应的发挥,有赖于其与某些细胞上的TNF受体相结合.丙...
来源:《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3 年 30卷 2期
来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 年 20卷 6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水平,采用魏氏法测定血沉;体外加入TNF-α、...
来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6 年 27卷 1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血管紧张素Ⅱ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关系.方法高血压组70例(男4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3.6岁),正常对照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64.7岁).全部受试者空腹12小时,于次日清晨采...
来源:《安徽医学》 2004 年 25卷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