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巴曲酶在预防和治疗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围手术期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及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手术中出血、产后恶露及切口愈合情况.其中血小板减少症孕妇16例使...
来源:《医药导报》 2003 年 22卷 10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妊娠结局,寻求提高成功分娩的途径.方法:收集整理本院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100例,与同期正常分娩孕妇100例,对分娩时采取的处理方法、分娩等...
来源:《河北医学》 2011 年 10期
目的 探讨胎儿/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FNAIT)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辅助临床诊断,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本病.方法 附1例胎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例报告,并对近年国内外关于胎儿/新生儿...
来源:《中国输血杂志》 2020 年 33卷 11期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鉴别诊断方法及误漏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3例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均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常规抗栓治疗后加...
来源:《临床误诊误治》 2017 年 30卷 11期
目的 探讨实验室不同计数模式在血小板减少症复检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效果.方法 以目视计数法为质量评价方法,结合显微镜复检规则,对经全血细胞分析仪全血模式检测后血小板计数<70×10...
来源:《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 年 27卷 10期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方法:将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为3组,丙种球蛋白(IvI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G-CSF),G-CSF组,IvIg组.结果:IvIg+G-CSF组和IvIg组治疗化疗后血小...
来源:《中国肿瘤临床》 2005 年 32卷 10期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在少数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中出现的一种严重不良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提示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患者发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可能高于一般人群,而相关的血...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1 年 42卷 12期
目的探讨NICU中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NICU中429例本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NICU中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31.45
来源:《小儿急救医学》 2002 年 9卷 3期
血小板减少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并不少见,其发生率增高与出血、死亡等不良预后强烈相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有创操作,均会导致血小板减少.合理选择有创和药物治疗策略...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3 年 34卷 5期
利奈唑胺为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用于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呼吸道和皮肤感染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引起的感染.血小板减少症是利奈唑胺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很高.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为高龄、长时间...
来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 年 18卷 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