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撰稿:
黄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肾内科)
审稿:
黄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肾内科)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组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严重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本病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brand Factor,vWF)裂解蛋白酶(ADAMTS13)的活性缺乏、血管内皮细胞vWF异常释放、血小板异常活化等因素有关。病理为全身性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广泛的透明血栓形成,最常受累的器官为心、肾、胰腺和肾上腺等。 根据病因,TTP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系ADAMTS13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或缺乏所致。后者根据有无明显病因分为原发性(特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TTP是主要的临床类型,无特殊病因可寻,病情易反复发作;多因患者是体内产生抑制性抗ADAMTS13自身抗体,导致ADAMTS13活性降低或缺乏所致。继发性TTP由因感染、药物、肿瘤、妊娠、自身免疫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因素导致,发病机制复杂,近年发病率有增加趋势,预后不佳。根据临床表现,TTP可分为急性、慢性及复发性。 本病较为少见,发病率早期报道为1/100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为2~8/100万。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高峰年龄在20~60岁,无地域或种族的差异。患者以女性为多,男女之比为2:3。本病病因多、起病急、病情险,如不能及时治疗,病死率很高。现在,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和血浆疗法的实施,TTP的预后已大有改观。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组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严重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本病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brand Factor,vWF)裂解蛋白酶(ADAMTS13)的活性缺乏、血管内皮细胞vWF异常释放、血小板异常活化等因素有关。病理为全身性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广泛的透明血栓形成,最常受累的器官为心、肾、胰腺和肾上腺等。 根据病因,TTP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系ADAMTS13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或缺乏所致。后者根据有无明显病因分为原发性(特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TTP是主要的临床类型,无特殊病因可寻,病情易反复发作;多因患者是体内产生抑制性抗ADAMTS13自身抗体,导致ADAMTS13活性降低或缺乏所致。继发性TTP由因感染、药物、肿瘤、妊娠、自身免疫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因素导致,发病机制复杂,近年发病率有增加趋势,预后不佳。根据临床表现,TTP可分为急性、慢性及复发性。 本病较为少见,发病率早期报道为1/100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为2~8/100万。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高峰年龄在20~60岁,无地域或种族的差异。患者以女性为多,男女之比为2:3。本病病因多、起病急、病情险,如不能及时治疗,病死率很高。现在,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和血浆疗法的实施,TTP的预后已大有改观。
【标准名称】: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英文名称】: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疾病代码】:
M31.101;3B64.14
【别名】:
【缩写名】:
TTP
【分类】:
肾内科
认证专家
撰稿

黄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肾内科

审稿

黄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肾内科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