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78 | 下载13

目的:探讨某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变大学生自杀态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医学院校大学生3 030名,用自杀态度量表、Beck自杀意念量表、Beck抑郁问卷等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于自杀的歧视(得分29.12±14.13)、自杀的社会重要性(得分25.34±15.57)持肯定态度;大学生对于自杀的不可预防性(得分71.52±13.82)、自杀的不可自我控制性(得分65.01±18.72)、对自杀的正性态度(得分64.65±17.35),对自杀能改变他人行为程度的看法(得分65.81±15.24)持否定态度;而对自杀未遂与自杀死亡相似程度的看法(得分53.70±21.48)持中立态度.单因素分析显示,自杀态度各分量表影响因素不一致.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家庭功能是保护因素,自杀意念、抑郁是危险因素.结论:需采取相关措施,改变消极的自杀态度,进而消除由此带来的伤害事件.

作者:孔刚;孙业桓;杨林胜;周纯先

来源: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年 37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78 | 下载:13
作者:
孔刚;孙业桓;杨林胜;周纯先
来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年 37卷 10期
标签:
自杀态度 心理卫生 回归分析 医学生
目的:探讨某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变大学生自杀态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医学院校大学生3 030名,用自杀态度量表、Beck自杀意念量表、Beck抑郁问卷等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于自杀的歧视(得分29.12±14.13)、自杀的社会重要性(得分25.34±15.57)持肯定态度;大学生对于自杀的不可预防性(得分71.52±13.82)、自杀的不可自我控制性(得分65.01±18.72)、对自杀的正性态度(得分64.65±17.35),对自杀能改变他人行为程度的看法(得分65.81±15.24)持否定态度;而对自杀未遂与自杀死亡相似程度的看法(得分53.70±21.48)持中立态度.单因素分析显示,自杀态度各分量表影响因素不一致.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家庭功能是保护因素,自杀意念、抑郁是危险因素.结论:需采取相关措施,改变消极的自杀态度,进而消除由此带来的伤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