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94 | 下载46

目的 在建立小型猪髁突囊内骨折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评价不同处理方式对髁突囊内骨折预后的影响,探索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的机制.方法 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10侧颞下颌关节),采用手术方法造成双侧髁突囊内骨折,切除前外侧部分关节盘;根据髁突骨折临床治疗常用方式,分别用钛板内固定、关节囊内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其自然愈合3种处理方式治疗各组囊内骨折.术后6个月,通过大体标本观察、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评价各组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形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颞下颌关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率显著低于自然愈合组(P<0.05),实验组颞下颌关节中VEGF、OCN、OPN和B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处理方式治疗髁突囊内骨折与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发生率密切相关;清理骨创间血肿、减少骨创面的暴露及骨折碎片的复位是预防关节强直发生的关键因素.

作者:郭骏;费伟;李庆华

来源: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年 46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94 | 下载:46
作者:
郭骏;费伟;李庆华
来源: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9 年 46卷 1期
标签:
颞下颌关节创伤 颞下颌关节强直 髁突囊内骨折
目的 在建立小型猪髁突囊内骨折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评价不同处理方式对髁突囊内骨折预后的影响,探索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的机制.方法 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10侧颞下颌关节),采用手术方法造成双侧髁突囊内骨折,切除前外侧部分关节盘;根据髁突骨折临床治疗常用方式,分别用钛板内固定、关节囊内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其自然愈合3种处理方式治疗各组囊内骨折.术后6个月,通过大体标本观察、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评价各组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形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颞下颌关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率显著低于自然愈合组(P<0.05),实验组颞下颌关节中VEGF、OCN、OPN和B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处理方式治疗髁突囊内骨折与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发生率密切相关;清理骨创间血肿、减少骨创面的暴露及骨折碎片的复位是预防关节强直发生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