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83 | 下载17

目的 观察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采用动态固定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0例,均采用正骨十四法进行手法复位,对照组手法复位后用夹板固定于中立位,观察组手法复位后采用夹板固定以旋前、中立、旋后位顺序固定,每10 d变化1次固定位置,比较两组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评分(Gartland-Werley).结果 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手背肿胀消退时间、自觉疼痛缓解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腕关节旋前、旋后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腕关节屈伸活动、尺桡偏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8.64% (39/44),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采用动态小夹板固定有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康复,尤其对于腕关节旋转活动度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潘海文;吴峰;杨海韵;赵崇智;黎清斌

来源:广西医学 2016 年 38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83 | 下载:17
作者:
潘海文;吴峰;杨海韵;赵崇智;黎清斌
来源:
广西医学 2016 年 38卷 11期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动态固定 腕关节功能
目的 观察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采用动态固定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0例,均采用正骨十四法进行手法复位,对照组手法复位后用夹板固定于中立位,观察组手法复位后采用夹板固定以旋前、中立、旋后位顺序固定,每10 d变化1次固定位置,比较两组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评分(Gartland-Werley).结果 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手背肿胀消退时间、自觉疼痛缓解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腕关节旋前、旋后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腕关节屈伸活动、尺桡偏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8.64% (39/44),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采用动态小夹板固定有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康复,尤其对于腕关节旋转活动度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