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3 | 下载151

目的:分析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15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平均年龄(61.73±9.58)岁,≥60岁12例(80%).男性10例(66.7%),女性5例(33.3%).9例(60%)合并基础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15例(100%),咳嗽12例(80%),气促12例(80%),咯血1例(6.7%),腹泻2例(13.3%).起病至气促平均时间(4.2±3.0)d.所有患者的淋巴细胞绝对值都明显降低,(0.15 ~0.63)×109/L,血白蛋白降低者10例(66.7%),CRP水平升高者15例(100%),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8例(53.3%).氧合指数平均(134.60±50.48) mmHg.整个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都出现并发症,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15例(100%),急性心肌损伤5例(33.3%),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20%),急性肝功能不全3例(20%),感染性休克8例(53.3%),消化道出血1例(6.7%).15例患者中继发感染10例(66.7%),痰或肺泡灌洗液培养中找到多重耐药菌(MDR)者3例(20%),痰培养找到真菌者3例(20%),其中2例(13.3%)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例(6.7%)为烟曲霉.死亡6例(40%).结论:年龄≥60岁、合并基础病、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白蛋白减低、CRP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是COVID-19患者发展为危重型的重要因

作者:邹小静;余姗姗;胡明;李树生;房明浩

来源: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0 年 26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3 | 下载:151
作者:
邹小静;余姗姗;胡明;李树生;房明浩
来源: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0 年 26卷 2期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型 多重耐药菌
目的:分析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15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平均年龄(61.73±9.58)岁,≥60岁12例(80%).男性10例(66.7%),女性5例(33.3%).9例(60%)合并基础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15例(100%),咳嗽12例(80%),气促12例(80%),咯血1例(6.7%),腹泻2例(13.3%).起病至气促平均时间(4.2±3.0)d.所有患者的淋巴细胞绝对值都明显降低,(0.15 ~0.63)×109/L,血白蛋白降低者10例(66.7%),CRP水平升高者15例(100%),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8例(53.3%).氧合指数平均(134.60±50.48) mmHg.整个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都出现并发症,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15例(100%),急性心肌损伤5例(33.3%),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20%),急性肝功能不全3例(20%),感染性休克8例(53.3%),消化道出血1例(6.7%).15例患者中继发感染10例(66.7%),痰或肺泡灌洗液培养中找到多重耐药菌(MDR)者3例(20%),痰培养找到真菌者3例(20%),其中2例(13.3%)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例(6.7%)为烟曲霉.死亡6例(40%).结论:年龄≥60岁、合并基础病、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白蛋白减低、CRP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是COVID-19患者发展为危重型的重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