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802 | 下载299

目的 探讨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以及应对方式的特征.方法 使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编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对当地某高校480名一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66名大一学生完成调查,12.2%(57名)报告既往曾有过自伤,其中67%多次自伤(≥2次);最常见的心理动机是缓解不良情绪.与无自伤组相比,自伤组自责、幻想因子得分高(P <0.05,P<0.01),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因子得分低(P<0.05,P<0.01);自伤组女生的自责因子得分比男生高(P<0.05).结论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在大学生中发生率较高,具有故意性、反复性、自我隐蔽、损伤程度轻等特征,与自杀行为有本质区别.自伤学生以消极应对方式为主,通过自伤行为来缓解心理应激或冲突.

作者:乔慧芬;陈瑜

来源:精神医学杂志 2012 年 25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802 | 下载:299
作者:
乔慧芬;陈瑜
来源:
精神医学杂志 2012 年 25卷 6期
标签:
非自杀性自伤 应对方式 大学生
目的 探讨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以及应对方式的特征.方法 使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编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对当地某高校480名一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66名大一学生完成调查,12.2%(57名)报告既往曾有过自伤,其中67%多次自伤(≥2次);最常见的心理动机是缓解不良情绪.与无自伤组相比,自伤组自责、幻想因子得分高(P <0.05,P<0.01),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因子得分低(P<0.05,P<0.01);自伤组女生的自责因子得分比男生高(P<0.05).结论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在大学生中发生率较高,具有故意性、反复性、自我隐蔽、损伤程度轻等特征,与自杀行为有本质区别.自伤学生以消极应对方式为主,通过自伤行为来缓解心理应激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