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55 | 下载12

目的:评价肝脾破裂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临床价值,为自体血液回输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9W-3000P3000P型血液回收机对32例肝脾破裂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并在术前、术后进行血常规、凝血三项检测.结果:本组平均每例患者回输血液1 150 ml,死亡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回输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均有了明显改善[(3.82±0.85)×1012/L vs (3.53±0.71)×1012/L;(112.93±24.12)g/L vs (106.86±21.38)g/L;(218.57±108.6)×109/L vs (192.35±80.34)×109/L](P=0.025、0.012、0.036).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前与术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2),均达到了正常水平.本组术后纤维蛋白原(FIB)平均值[(3.41±1.53)g/L]高于术前[(2.54±1.64)g/L](P=0.021).结论:自体输血是血液保护的主要组成部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又可减少输注异体血造成的经济负担与不良反应,且对患者的血常规与凝血指标有很大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彦;张宇飞;张明昌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 2011 年 08卷 2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55 | 下载:12
作者:
张文彦;张宇飞;张明昌
来源:
中国医药导报 2011 年 08卷 26期
标签:
肝脾破裂 自体血回输 血常规
目的:评价肝脾破裂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临床价值,为自体血液回输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9W-3000P3000P型血液回收机对32例肝脾破裂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并在术前、术后进行血常规、凝血三项检测.结果:本组平均每例患者回输血液1 150 ml,死亡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回输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均有了明显改善[(3.82±0.85)×1012/L vs (3.53±0.71)×1012/L;(112.93±24.12)g/L vs (106.86±21.38)g/L;(218.57±108.6)×109/L vs (192.35±80.34)×109/L](P=0.025、0.012、0.036).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前与术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2),均达到了正常水平.本组术后纤维蛋白原(FIB)平均值[(3.41±1.53)g/L]高于术前[(2.54±1.64)g/L](P=0.021).结论:自体输血是血液保护的主要组成部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又可减少输注异体血造成的经济负担与不良反应,且对患者的血常规与凝血指标有很大改善,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