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81 | 下载27

目的 通过脊柱CT三维重建方法 对脊柱侧弯顶锥区域椎间隙进行观察,摸索建立一个客观、无创的观测脊柱侧弯患者行板-棍系统(plate-rod system for scoliosis,PRSS)植入术后对于脊柱生长调控现象的指征.方法 对2000年2月-2012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植入脊柱侧弯PRSS系统超过5年且现年龄≥10岁的儿童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全脊柱CT扫描,对扫描结果 进行三维重建,通过旋转图像观察顶锥区域终板软骨成熟、钙化、融合情况,评价PRSS的调控效果.同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 ED).结果 15例PRSS术后的脊柱侧弯患者,平均年龄16.75岁,手术时平均年龄8.17岁,检查时间平均为术后8.58年.全脊柱CT扫描平均ED为(6.97±2.31)mSv,为安全范围.经三维重建后,观察顶锥区域融合情况,观察到10例患者脊柱侧弯凸侧终板软骨提前成熟、钙化,凸侧椎间隙较早出现融合,且随年龄增加逐渐明显,其中凹侧未融合者8例,凹侧融合者2例;无单纯凹侧融合者.结论 运用CT扫描后三维重建方法 ,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生长中的脊柱侧弯受调控后的生长成熟情况,是检测儿童脊柱侧弯生长棒矫治调控现象的可靠检测方法 ,且对于生长棒的手术取棒时机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贵生;赵国全;刘昊;吕志强;王倜;陈晓霞

来源: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 年 13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81 | 下载:27
作者:
王贵生;赵国全;刘昊;吕志强;王倜;陈晓霞
来源: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 年 13卷 5期
标签:
CT扫描 三维重建 生长棒 脊柱侧弯板-棍系统 CT scan 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Growing Rod Plate-rod System for Scoliosis Scoliosis
目的 通过脊柱CT三维重建方法 对脊柱侧弯顶锥区域椎间隙进行观察,摸索建立一个客观、无创的观测脊柱侧弯患者行板-棍系统(plate-rod system for scoliosis,PRSS)植入术后对于脊柱生长调控现象的指征.方法 对2000年2月-2012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植入脊柱侧弯PRSS系统超过5年且现年龄≥10岁的儿童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全脊柱CT扫描,对扫描结果 进行三维重建,通过旋转图像观察顶锥区域终板软骨成熟、钙化、融合情况,评价PRSS的调控效果.同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 ED).结果 15例PRSS术后的脊柱侧弯患者,平均年龄16.75岁,手术时平均年龄8.17岁,检查时间平均为术后8.58年.全脊柱CT扫描平均ED为(6.97±2.31)mSv,为安全范围.经三维重建后,观察顶锥区域融合情况,观察到10例患者脊柱侧弯凸侧终板软骨提前成熟、钙化,凸侧椎间隙较早出现融合,且随年龄增加逐渐明显,其中凹侧未融合者8例,凹侧融合者2例;无单纯凹侧融合者.结论 运用CT扫描后三维重建方法 ,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生长中的脊柱侧弯受调控后的生长成熟情况,是检测儿童脊柱侧弯生长棒矫治调控现象的可靠检测方法 ,且对于生长棒的手术取棒时机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