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84 | 下载106

目的 以北京地区伏立康唑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为依据,了解伏立康唑致幻觉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使用伏立康唑及出现精神异常的识别处置提供指导.方法 对2011-01-01——2021-06-30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医疗机构报告的115例伏立康唑导致幻觉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5例幻觉ADR报告中男性64例,女性51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93岁,平均年龄(65.76±18.46)岁,16例患者有过敏史.其中静脉滴注给药61例,口服给药54例.给药剂量每次0.02~0.5 g.给药频次12例每天1次,103例每天2次.3例患者有治疗药物监测(TDM)结果,其中2例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5.0μg·mL-1.61例患者出现幻视,11例患者出现幻听,其余54例患者幻觉表现未详述.有42例患者合并出现其他精神异常症状,如胡言乱语、烦躁、失眠等.115例患者中89例患者(77.39%)幻觉发生在初始用药3天内,患者幻觉平均发生时间(3.11±3.09)天.结论 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伏立康唑致幻觉的危险因素,在TDM引导下实施个体化给药,降低ADR的发生率.

作者:张斌;任晓蕾;张晓;张海英

来源: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3 年 39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84 | 下载:106
作者:
张斌;任晓蕾;张晓;张海英
来源: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3 年 39卷 1期
标签:
伏立康唑 幻觉 精神异常 北京市
目的 以北京地区伏立康唑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为依据,了解伏立康唑致幻觉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使用伏立康唑及出现精神异常的识别处置提供指导.方法 对2011-01-01——2021-06-30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医疗机构报告的115例伏立康唑导致幻觉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5例幻觉ADR报告中男性64例,女性51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93岁,平均年龄(65.76±18.46)岁,16例患者有过敏史.其中静脉滴注给药61例,口服给药54例.给药剂量每次0.02~0.5 g.给药频次12例每天1次,103例每天2次.3例患者有治疗药物监测(TDM)结果,其中2例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5.0μg·mL-1.61例患者出现幻视,11例患者出现幻听,其余54例患者幻觉表现未详述.有42例患者合并出现其他精神异常症状,如胡言乱语、烦躁、失眠等.115例患者中89例患者(77.39%)幻觉发生在初始用药3天内,患者幻觉平均发生时间(3.11±3.09)天.结论 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伏立康唑致幻觉的危险因素,在TDM引导下实施个体化给药,降低ADR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