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目的 对伯氏疏螺旋体(又称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外膜蛋白OspC和鞭毛蛋白FlaB原核表达后,制备多克隆抗体并进一步进行免疫原性检测.方法 以伯氏疏螺旋体BgNMJW1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外膜蛋白OspC和鞭毛蛋白FlaB的基因片段,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6p-1,转入表达菌株Rosetta,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产生融合蛋白,并经谷胱甘肽转移酶柱蛋白纯化或割胶纯化.纯化后的蛋白用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得到多克隆抗血清.结果 经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经过诱导的携带目的基因载体,与对照相比,有明显的目的蛋白表达,大小分别约为49×103和63×103,诱导结果表明,在细菌培养至吸光度(A)值为0.4时,加入1 mmol/I的IPTG,在25℃下,诱导10h,此时产生的蛋白表达量较大.将融合表达产生的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得到多克隆抗血清,应用抗血清对B.garinii和B.burgdorferi2种基因型的伯氏疏螺旋体代表菌株(BgNMJW1和BbB31A3)的OspC和FlaB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可得到清晰检测条带.结论 OspC和FlaB的联合应用可对莱姆病的诊断起到有效作用.

作者:张学潮;朱函坪;姚苹苹;徐海君;徐芳;孙一晟;卢杭景;张云;岳明;杨章女

来源: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 年 31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作者:
张学潮;朱函坪;姚苹苹;徐海君;徐芳;孙一晟;卢杭景;张云;岳明;杨章女
来源: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 年 31卷 5期
标签:
伯氏疏螺旋体 原核表达 外膜蛋白 鞭毛蛋白 多克隆抗体
目的 对伯氏疏螺旋体(又称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外膜蛋白OspC和鞭毛蛋白FlaB原核表达后,制备多克隆抗体并进一步进行免疫原性检测.方法 以伯氏疏螺旋体BgNMJW1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外膜蛋白OspC和鞭毛蛋白FlaB的基因片段,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6p-1,转入表达菌株Rosetta,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产生融合蛋白,并经谷胱甘肽转移酶柱蛋白纯化或割胶纯化.纯化后的蛋白用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得到多克隆抗血清.结果 经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经过诱导的携带目的基因载体,与对照相比,有明显的目的蛋白表达,大小分别约为49×103和63×103,诱导结果表明,在细菌培养至吸光度(A)值为0.4时,加入1 mmol/I的IPTG,在25℃下,诱导10h,此时产生的蛋白表达量较大.将融合表达产生的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得到多克隆抗血清,应用抗血清对B.garinii和B.burgdorferi2种基因型的伯氏疏螺旋体代表菌株(BgNMJW1和BbB31A3)的OspC和FlaB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可得到清晰检测条带.结论 OspC和FlaB的联合应用可对莱姆病的诊断起到有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