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7 | 下载4

目的 本实验通过研究对比不同时间两种肝棘球蚴病灶周围组织纤维化情况,进一步了解肝棘球蚴病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为肝棘球蚴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动物模型,使用HE,Masson染色以及COL1,COL3、α-SMA、TGF-β1免疫组化染色对比观察两种肝棘球蚴病在不同时间纤维化情况的不同.结果 随着时间的变化肝细粒棘球蚴病灶周围纤维化由弥漫到聚集,可形成连续致密的纤维外膜;肝多房棘球蚴病灶周围组织纤维化始终为弥漫性,无法形成连续质密的纤维外膜.细粒棘球蚴组病灶周围COL1(r=-0.768,P<0.05)、COL3(r=-0.781,P<0.05)、α-SMA(r=-0.867,P<0.05)、TGF-β1(r=-0.854,P<0.05)的表达强度与时间呈负相关,多房棘球蚴组病灶周围COL1(r=-0.349,P>0.05)、COL3 (r=-0.037,P>0.05)、α-SMA(r=-0.107,P>0.05)、TGF-β1(r=-0.148,P>0.05)的表达强度与时间无相关性.无相关性同时观察到两种包虫周围细胞外基质胶原含量不同,细粒棘球蚴组Ⅰ、Ⅲ型胶原比高于多房棘球蚴组(Z=-3.23,P<0.05).结论 相较于多房棘球蚴,细粒棘球蚴病灶周围可产生连续致密的纤维外囊.细粒棘球蚴在外囊形成后纤维化进程减弱或停止,多房棘球蚴在整个病程中均有活跃的纤维化反应.细粒棘球蚴相较于多房棘球蚴外囊的Ⅰ/Ⅲ型胶原比值较高.

作者:邢稚坤;王二强;廖原;高风亦;赵雪源;谭小武;俞晓凡;吴向未

来源: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1 年 37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7 | 下载:4
作者:
邢稚坤;王二强;廖原;高风亦;赵雪源;谭小武;俞晓凡;吴向未
来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1 年 37卷 11期
标签:
细粒棘球蚴病;多房棘球蚴病;纤维化
目的 本实验通过研究对比不同时间两种肝棘球蚴病灶周围组织纤维化情况,进一步了解肝棘球蚴病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为肝棘球蚴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动物模型,使用HE,Masson染色以及COL1,COL3、α-SMA、TGF-β1免疫组化染色对比观察两种肝棘球蚴病在不同时间纤维化情况的不同.结果 随着时间的变化肝细粒棘球蚴病灶周围纤维化由弥漫到聚集,可形成连续致密的纤维外膜;肝多房棘球蚴病灶周围组织纤维化始终为弥漫性,无法形成连续质密的纤维外膜.细粒棘球蚴组病灶周围COL1(r=-0.768,P<0.05)、COL3(r=-0.781,P<0.05)、α-SMA(r=-0.867,P<0.05)、TGF-β1(r=-0.854,P<0.05)的表达强度与时间呈负相关,多房棘球蚴组病灶周围COL1(r=-0.349,P>0.05)、COL3 (r=-0.037,P>0.05)、α-SMA(r=-0.107,P>0.05)、TGF-β1(r=-0.148,P>0.05)的表达强度与时间无相关性.无相关性同时观察到两种包虫周围细胞外基质胶原含量不同,细粒棘球蚴组Ⅰ、Ⅲ型胶原比高于多房棘球蚴组(Z=-3.23,P<0.05).结论 相较于多房棘球蚴,细粒棘球蚴病灶周围可产生连续致密的纤维外囊.细粒棘球蚴在外囊形成后纤维化进程减弱或停止,多房棘球蚴在整个病程中均有活跃的纤维化反应.细粒棘球蚴相较于多房棘球蚴外囊的Ⅰ/Ⅲ型胶原比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