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6 | 下载141

目的:比较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与Swan-Ganz监测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补液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CCU)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32例,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41~82(62.96±11.40)岁。通过补液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的心排量(CO),观察CO、中心静脉压(CV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随补液量的变化情况,CVP、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关系。结果在本研究设定的补液范围内,两种监测方法补液前后的CO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方法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关键指标(CO)结果一致。Swan-Ganz测定的CVP与PiCCO测定的EVLWI无相关性(r=0.143,P>0.05),PiCCO测定的GEDI与EVLWI呈正相关(r=0.769,P<0.001)。结论两种方法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关键指标CO结果一致,Swan-Ganz方法准确,但需经过右心系统操作难度大,并发症高;PiCCO不经过右心,创伤较小,操作相对简单,能够提供实时、动态、较多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作者:王刚;孙志军;高磊;蒋博

来源: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 年 8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6 | 下载:141
作者:
王刚;孙志军;高磊;蒋博
来源: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 年 8卷 7期
标签:
血流动力学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 Swan-Ganz导管 Hemodynamics Acute inf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Swan-Ganz catheter
目的:比较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与Swan-Ganz监测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补液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CCU)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32例,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41~82(62.96±11.40)岁。通过补液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的心排量(CO),观察CO、中心静脉压(CV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随补液量的变化情况,CVP、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关系。结果在本研究设定的补液范围内,两种监测方法补液前后的CO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方法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关键指标(CO)结果一致。Swan-Ganz测定的CVP与PiCCO测定的EVLWI无相关性(r=0.143,P>0.05),PiCCO测定的GEDI与EVLWI呈正相关(r=0.769,P<0.001)。结论两种方法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关键指标CO结果一致,Swan-Ganz方法准确,但需经过右心系统操作难度大,并发症高;PiCCO不经过右心,创伤较小,操作相对简单,能够提供实时、动态、较多的血流动力学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