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79 | 下载56

目的:初步探讨淫羊藿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化学结构的关系以及抗肿瘤作用与取代基的关系.方法:利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分离淫羊藿中单体黄酮成分,根据化合物光谱数据(ESI-MS,1HNMR和13CNMR)鉴定其结构,利用MTT法和DPPH法测定6个单体黄酮的细胞毒性和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从地上部分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淫羊藿苷(Ⅰ),木犀草素(Ⅱ),宝藿苷Ⅱ(Ⅲ),金丝桃苷(Ⅳ),朝藿素B(Ⅴ)及宝藿苷Ⅰ(Ⅵ).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3.125~200μmol·L-1剂量,化合物Ⅰ,Ⅲ和Ⅵ对DPPH自由基基本上没有清除作用,而化合物Ⅱ,Ⅳ和Ⅴ对DPPH则显示出了较好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并随浓度的增加清除作用增强,其作用强度明显好于维生素C;化合物Ⅰ,Ⅱ,Ⅴ和Ⅵ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生长均表现出增殖抑制作用,而化合物Ⅲ和Ⅳ对2种细胞株的生长则基本没有影响.结论:B环是黄酮类物质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主要活性部位;黄酮8-位异戊烯基取代不是其抗肿瘤活性的决定因素.

作者:王婷;张金超;陈瑶;黄锋;杨梦甦;肖培根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2007 年 32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79 | 下载:56
作者:
王婷;张金超;陈瑶;黄锋;杨梦甦;肖培根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2007 年 32卷 8期
标签:
淫羊藿 黄酮 抗氧化 抗肿瘤
目的:初步探讨淫羊藿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化学结构的关系以及抗肿瘤作用与取代基的关系.方法:利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分离淫羊藿中单体黄酮成分,根据化合物光谱数据(ESI-MS,1HNMR和13CNMR)鉴定其结构,利用MTT法和DPPH法测定6个单体黄酮的细胞毒性和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从地上部分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淫羊藿苷(Ⅰ),木犀草素(Ⅱ),宝藿苷Ⅱ(Ⅲ),金丝桃苷(Ⅳ),朝藿素B(Ⅴ)及宝藿苷Ⅰ(Ⅵ).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3.125~200μmol·L-1剂量,化合物Ⅰ,Ⅲ和Ⅵ对DPPH自由基基本上没有清除作用,而化合物Ⅱ,Ⅳ和Ⅴ对DPPH则显示出了较好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并随浓度的增加清除作用增强,其作用强度明显好于维生素C;化合物Ⅰ,Ⅱ,Ⅴ和Ⅵ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生长均表现出增殖抑制作用,而化合物Ⅲ和Ⅳ对2种细胞株的生长则基本没有影响.结论:B环是黄酮类物质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主要活性部位;黄酮8-位异戊烯基取代不是其抗肿瘤活性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