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64 | 下载365

目的 了解缺血性结肠炎在我国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及预后,增加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认识.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并对检出文献进行分析,检索最后时间为2014年5月15日.结果 共得到符合条件的文献324篇,出版时间从1982-2013年.报告例数9202,男3973例,女5229例,男女比例1∶1.32.校正平均年龄为(63.6±7.8)岁.文献数量及报告病例数在2002年以后开始升高.估计累计发病比例存在地域差异,北方地区高于其他地区(x2 =1097.95,P=0.000).伴随疾病以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便秘最多见,不同地域及不同时代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肠镜检查、外伤手术、低血容量可能为诱发因素.腹痛、腹泻/便意、便血为主要症状.CT检查简便易行,肠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主要方法.病变部位主要位于乙状结肠、降结肠及脾曲,以单个部位受累为主,全结肠病变少见,直肠较少受累.亚型以一过型最多,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降结肠及脾曲等左半结肠,内科药物治疗为主,预后大多良好.坏疽型受累部位多位于横结肠肝曲、升结肠以及回盲部等右半结肠,首选手术治疗,但病死率较高.结论 缺血性结肠炎发病率逐年增加,女性多见,心血管疾病是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便意、便血为主.病变部位主要位于乙状

作者:阮水良;顾小江;官俏兵

来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5 年 34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64 | 下载:365
作者:
阮水良;顾小江;官俏兵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5 年 34卷 5期
标签:
结肠炎,缺血性 数据说明,统计 Colitis,ischemic Data interpretation,statistical
目的 了解缺血性结肠炎在我国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及预后,增加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认识.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并对检出文献进行分析,检索最后时间为2014年5月15日.结果 共得到符合条件的文献324篇,出版时间从1982-2013年.报告例数9202,男3973例,女5229例,男女比例1∶1.32.校正平均年龄为(63.6±7.8)岁.文献数量及报告病例数在2002年以后开始升高.估计累计发病比例存在地域差异,北方地区高于其他地区(x2 =1097.95,P=0.000).伴随疾病以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便秘最多见,不同地域及不同时代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肠镜检查、外伤手术、低血容量可能为诱发因素.腹痛、腹泻/便意、便血为主要症状.CT检查简便易行,肠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主要方法.病变部位主要位于乙状结肠、降结肠及脾曲,以单个部位受累为主,全结肠病变少见,直肠较少受累.亚型以一过型最多,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降结肠及脾曲等左半结肠,内科药物治疗为主,预后大多良好.坏疽型受累部位多位于横结肠肝曲、升结肠以及回盲部等右半结肠,首选手术治疗,但病死率较高.结论 缺血性结肠炎发病率逐年增加,女性多见,心血管疾病是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便意、便血为主.病变部位主要位于乙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