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832 | 下载334

目的 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前、后的脉络膜厚度变化特点.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30例(35只眼)CSC患者入选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吲哚氰绿血管造影检查(ICG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被确诊为慢性CSC.所有患者接受PDT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用频域OCT加强深度成像测定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及距黄斑中心凹1.5 mm处上、下、鼻、颞四方位脉络膜厚度.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脉络膜厚度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30例(35只眼)慢性CSC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为6.5:1;年龄33 ~ 66岁.所有患眼治疗前平均SFCT值为(435.54±102.91) μm,PDT治疗后1、3、6个月SFCT分别为(373.63±106.01)、(360.69±111.06)、(369.00±108.12) μm,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108.34,P<0.01);6个月时后极部脉络膜厚度均值较3个月时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检验:P >0.05).其他4个测量点脉络膜厚度变化趋势与SFCT一致.结论 慢性CSC患者半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后6个月内后极部脉络膜厚度较治疗前降低.

作者:曾婧;闫媛媛;丁小燕;刘冉;李加青

来源:中华眼科杂志 2013 年 49卷 6期

相似文献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832 | 下载:334
作者:
曾婧;闫媛媛;丁小燕;刘冉;李加青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2013 年 49卷 6期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卟啉类 光化学疗法 脉络膜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Porphyrins Photochemotherapy Choroid Tomography,optical coherence
目的 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前、后的脉络膜厚度变化特点.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30例(35只眼)CSC患者入选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吲哚氰绿血管造影检查(ICG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被确诊为慢性CSC.所有患者接受PDT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用频域OCT加强深度成像测定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及距黄斑中心凹1.5 mm处上、下、鼻、颞四方位脉络膜厚度.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脉络膜厚度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30例(35只眼)慢性CSC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为6.5:1;年龄33 ~ 66岁.所有患眼治疗前平均SFCT值为(435.54±102.91) μm,PDT治疗后1、3、6个月SFCT分别为(373.63±106.01)、(360.69±111.06)、(369.00±108.12) μm,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108.34,P<0.01);6个月时后极部脉络膜厚度均值较3个月时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检验:P >0.05).其他4个测量点脉络膜厚度变化趋势与SFCT一致.结论 慢性CSC患者半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后6个月内后极部脉络膜厚度较治疗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