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撰稿:
李焕铮 (温州市中心医院)
审稿:
唐少华 (温州市中心医院)
肝豆状核变性(WD,OMIM277900)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因细胞内铜代谢障碍导致细胞内铜过量积聚,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细胞功能损害,表现为以肝脏损害、神经系统病变、肾脏损害和角膜病变为主的多系统损害。世界各地患病率不一,据报道为(0.3~3)/10万。 WD的主要致病基因ATP7B位于13q14.3,基因全长约78kb,含21个外显子和20个内含子,主要功能是参与合成铜蓝蛋白。基因突变方式主要为点突变。我国ATP7B基因有三个突变热点,R778L、P992L和T935M,占所有突变的60%以上。连锁分析和基因突变检查是杂合子诊断和产前诊断较可靠的方法,目前ATP7B基因突变分析方法主要包括Sanger测序法、MLPA、DHPLC技术、HRM技术、高通量测序等。
肝豆状核变性(WD,OMIM277900)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因细胞内铜代谢障碍导致细胞内铜过量积聚,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细胞功能损害,表现为以肝脏损害、神经系统病变、肾脏损害和角膜病变为主的多系统损害。世界各地患病率不一,据报道为(0.3~3)/10万。 WD的主要致病基因ATP7B位于13q14.3,基因全长约78kb,含21个外显子和20个内含子,主要功能是参与合成铜蓝蛋白。基因突变方式主要为点突变。我国ATP7B基因有三个突变热点,R778L、P992L和T935M,占所有突变的60%以上。连锁分析和基因突变检查是杂合子诊断和产前诊断较可靠的方法,目前ATP7B基因突变分析方法主要包括Sanger测序法、MLPA、DHPLC技术、HRM技术、高通量测序等。
【标准名称】: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分析
【英文名称】: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wilson’s desease
【分类】:
疾病相关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检验
【别名】:
认证专家
撰稿

李焕铮 (作者空间)

温州市中心医院

审稿

唐少华

温州市中心医院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