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泄泻是指由于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使脾失健运,传导失司所致。以大便次数增多,便稀溏或如水样为主临床表现。常见于急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病位在大、小肠,涉及脾胃。常因感受外邪或内伤乳食而发病。
1.伤食泻,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舌质红,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2.风寒泻,大便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有鼻塞,流涕,身热。舌淡,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3.湿热泻,泻如水样,每日数次或数十次,褐而臭,可有黏液,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发热口渴。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数。

4.脾虚泻,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食后作泻,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呆,面少华。舌偏淡,舌苔薄腻,脉弱无力。

5.脾肾阳虚,泻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肢欠温。舌淡,舌苔白,脉细无力。

6.气阴两伤,此证为泄泻之变证。泻下无度,质稀如水,精神委靡或心烦不安,目眶及囟门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唇红而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1.保持病室安静,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2.大便培养后,具有传染性者,应执行消化道隔离。

3.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便后用清水洗净、擦干。

1.饮食以素食、食或半食为宜,忌食荤腥、油腻、生冷瓜果之品,哺乳期患儿应减少乳量和次数。

2.伤食泻,宜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

3.脾虚泻,可食山药粥及健脾利湿之品,忌食肥甘厚味之品。

4.脾肾阳虚泻,饮食宜热而软,少量多餐。

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脾虚、脾肾阳虚的中药宜热服。

1.伤食泻出现腹胀、腹痛时,可做腹按摩。

2.风寒泻出现腹痛、肠鸣时,腹宜保暖。

3.湿热泻可饮淡绿茶、淡盐水、橘子水,以助清热利湿。

4.脾肾阳虚泻病室避免对流风,并注意腹保暖。

1.注意患儿饮食及餐具卫生,适应四季气候变化,合理安排饮食。

2.荐适宜饮食,提倡母乳喂养,不要在夏季断奶。

3.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避免腹部受凉。

病因及诱因
泄泻是指由于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使脾失健运,传导失司所致。以大便次数增多,便稀溏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见于急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病位在大、小肠,涉脾胃。常因感受外邪或内伤乳食而发病。
辨证分型
1.伤食泻,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舌质红,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2.风寒泻,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有鼻塞,流涕,身热。舌淡,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3.湿热泻,泻如水样,每日数次或数十次,色褐而臭,可有黏液,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热口渴。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数。

4.脾虚泻,久泻不止,或反复作,食后作泻,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偏淡,舌苔薄腻,脉弱无力。

5.脾肾阳虚,泻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肢欠温。舌淡,舌苔白,脉细无力。

6.气阴两伤,此证为泄泻之变证。泻下无度,质稀如水,精神委靡或心烦不安,目眶及囟门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唇红而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1.保持病室安静,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2.大便养后,具有传染性者,应执行消化道隔离。

3.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便后用清水洗净、擦干。

饮食指导
1.饮食以素食、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忌食荤腥、油腻、生冷瓜果之品,哺乳期患儿应减少乳量和次数。

2.伤食泻,宜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

3.脾虚泻,可食山药粥及健脾利湿之品,忌食肥甘厚味之品。

4.脾肾阳虚泻,饮食宜热而软,少量多餐。

情志调护
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服药调护
1.中药汤剂宜温

2.脾虚泻、脾肾阳虚泻的中药宜热

病症治疗/手术护理
1.伤食泻出现腹胀、腹痛时,可做腹部按摩。

2.风寒泻出现腹痛、肠鸣时,腹部宜保

3.湿热泻可饮淡绿茶、淡盐水、橘子水,以助清热利湿。

4.脾肾阳虚泻病室避免对流风,并注意腹部保

出院指导
1.注意患儿饮食及餐具卫生,适应四季气候变化,合理安排饮食。

2.推荐适宜饮食,提倡母乳喂养,不要在夏季断奶。

3.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避免腹部受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