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47 | 下载588

目的 探讨重症药疹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2014年12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32例重症药疹(Severe Drug Eruption,SDE)病人相关资料.结果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是最常见重症药疹类型,共20例(62.50%).潜伏期最长的重症药疹类型是剥脱性皮炎型药疹,为(22.44±13.97)d.最常见致敏药物为抗癫痫药.发热及黏膜损害发生率最高.激素联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药疹病人在皮损控制时间(6.38±1.71)d、激素的最大用量(1.06±0.37)mg·kg-1·d-1、皮损控制时激素累积剂量(6.62±3.32)mg/kg、激素总累积剂量(8.40±3.39)mg/kg等方面均较单用激素组低(P<0.05).结论 各型重症药疹临床表现各有不同;且易对黏膜、肝肾等造成伤害,威胁到病人生命,临床医师应该谨慎使用易致敏药物,如卡马西平、中药/中成药、青霉素等;首选治疗方案仍然是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早期联合丙种球蛋白疗效更佳.

作者:赵文;郭书萍

来源:安徽医药 2020 年 24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47 | 下载:588
作者:
赵文;郭书萍
来源:
安徽医药 2020 年 24卷 7期
标签:
药疹 多形红斑 抗惊厥药 丙种球蛋白类 回顾性研究
目的 探讨重症药疹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2014年12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32例重症药疹(Severe Drug Eruption,SDE)病人相关资料.结果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是最常见重症药疹类型,共20例(62.50%).潜伏期最长的重症药疹类型是剥脱性皮炎型药疹,为(22.44±13.97)d.最常见致敏药物为抗癫痫药.发热及黏膜损害发生率最高.激素联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药疹病人在皮损控制时间(6.38±1.71)d、激素的最大用量(1.06±0.37)mg·kg-1·d-1、皮损控制时激素累积剂量(6.62±3.32)mg/kg、激素总累积剂量(8.40±3.39)mg/kg等方面均较单用激素组低(P<0.05).结论 各型重症药疹临床表现各有不同;且易对黏膜、肝肾等造成伤害,威胁到病人生命,临床医师应该谨慎使用易致敏药物,如卡马西平、中药/中成药、青霉素等;首选治疗方案仍然是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早期联合丙种球蛋白疗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