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80 | 下载34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潜在线粒体毒性标志物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选择60例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儿童和20例健康儿童,检测PBMC中胸苷激酶2(TK2)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与治疗方案及治疗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HIV感染患儿抗病毒治疗的PBMC中TK2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mRNA:2.45/1,蛋白质: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程的增加,司他夫定治疗组较齐多夫定治疗组的TK2蛋白质水平增加更显著(P<0.05).将患儿分别按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病毒载量、性别、年龄以及HIV传播途径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儿间TK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PBMC的TK2水平可反映儿童抗病毒治疗后的线粒体毒性,有望成为线粒体毒性检测指标.

作者:刘道洁;乔录新;丁渭;张玉林

来源:北京医学 2013 年 35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80 | 下载:34
作者:
刘道洁;乔录新;丁渭;张玉林
来源:
北京医学 2013 年 35卷 3期
标签:
艾滋病 儿童 抗病毒治疗 TK2 线粒体毒性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潜在线粒体毒性标志物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选择60例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儿童和20例健康儿童,检测PBMC中胸苷激酶2(TK2)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与治疗方案及治疗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HIV感染患儿抗病毒治疗的PBMC中TK2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mRNA:2.45/1,蛋白质: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程的增加,司他夫定治疗组较齐多夫定治疗组的TK2蛋白质水平增加更显著(P<0.05).将患儿分别按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病毒载量、性别、年龄以及HIV传播途径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儿间TK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PBMC的TK2水平可反映儿童抗病毒治疗后的线粒体毒性,有望成为线粒体毒性检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