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7 | 下载140

目的 分析因脑干梗死导致核间性眼肌麻痹(INO)患者的临床与影像特点.方法 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该院神经内科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证实的9例以INO为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特点,同时结合文献简述该病的发病机制.结果 9例患者年龄中位数为56岁,其中中青年(年龄小于60岁)患者5例,占55.6%.8例(88.9%)患者以水平性复视为主要表现,伴随症状以头晕最为多见(55.6%),单侧受累多见(77.8%).前核间性眼肌麻痹6例,前核间性合并后核间性眼肌麻痹3例,5例(55.6%)保留会聚运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显示中脑导水管腹侧病变1例,脑桥被盖背侧中线附近病变8例.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与梗死灶相关的血管狭窄或闭塞6例,常见为大脑后动脉狭窄(5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3~23 d,中位数为14 d.6例(66.7%)患者住院期间眼部症状消失,1例随访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内眼部症状消失.结论 表现为INO的脑梗死主要由脑干背侧中线附近的小灶梗死引起,多数伴后循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发病机制各异,临床预后良好,临床上遇到中青年以复视为首发症状患者应重视鉴别诊断.

作者:郭琳佳;刘文宏

来源:重庆医学 2018 年 47卷 1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7 | 下载:140
作者:
郭琳佳;刘文宏
来源:
重庆医学 2018 年 47卷 16期
标签:
核间性眼肌麻痹 内侧纵束 脑干梗死 internuclear ophthalmoplegia 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ulus brain stem infarctions
目的 分析因脑干梗死导致核间性眼肌麻痹(INO)患者的临床与影像特点.方法 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该院神经内科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证实的9例以INO为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特点,同时结合文献简述该病的发病机制.结果 9例患者年龄中位数为56岁,其中中青年(年龄小于60岁)患者5例,占55.6%.8例(88.9%)患者以水平性复视为主要表现,伴随症状以头晕最为多见(55.6%),单侧受累多见(77.8%).前核间性眼肌麻痹6例,前核间性合并后核间性眼肌麻痹3例,5例(55.6%)保留会聚运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显示中脑导水管腹侧病变1例,脑桥被盖背侧中线附近病变8例.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与梗死灶相关的血管狭窄或闭塞6例,常见为大脑后动脉狭窄(5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3~23 d,中位数为14 d.6例(66.7%)患者住院期间眼部症状消失,1例随访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内眼部症状消失.结论 表现为INO的脑梗死主要由脑干背侧中线附近的小灶梗死引起,多数伴后循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发病机制各异,临床预后良好,临床上遇到中青年以复视为首发症状患者应重视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