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53 | 下载89

目的 从代谢组学层面对氯胺酮肝毒性及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48只SD大鼠为实验动物,将其分为氯胺酮组(50 mg·kg-1·d-1)和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24只,均腹腔注射给药.分别在给药1、4、12周后每组取8只大鼠,测定其肝脏指数,检测血清ALT、AST水平,IL-6和TNF-α炎症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血清代谢物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组在给药12周后体质量明显减轻(P<0.05);肝脏指数在给药4、12周后明显增加(P<0.05);血清ALT、AST,IL-6、TNF-α水平在给药12周后均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细胞受损,出现明显病理性改变.氯胺酮组和对照组血清代谢物水平发生明显改变,差异代谢通路涉及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代谢.结论 氯胺酮肝毒性机制主要涉及氨基酸多条代谢通路,体现在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神经递质传递等的异常反应.

作者:吴知桂;殷文贤;罗宏丽;万胜利;王茂林;廖林川

来源:重庆医学 2020 年 49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53 | 下载:89
作者:
吴知桂;殷文贤;罗宏丽;万胜利;王茂林;廖林川
来源:
重庆医学 2020 年 49卷 3期
标签:
氯胺酮 代谢组学 药物性肝损伤 代谢网络和途径 气相色谱-质谱法
目的 从代谢组学层面对氯胺酮肝毒性及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48只SD大鼠为实验动物,将其分为氯胺酮组(50 mg·kg-1·d-1)和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24只,均腹腔注射给药.分别在给药1、4、12周后每组取8只大鼠,测定其肝脏指数,检测血清ALT、AST水平,IL-6和TNF-α炎症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血清代谢物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组在给药12周后体质量明显减轻(P<0.05);肝脏指数在给药4、12周后明显增加(P<0.05);血清ALT、AST,IL-6、TNF-α水平在给药12周后均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细胞受损,出现明显病理性改变.氯胺酮组和对照组血清代谢物水平发生明显改变,差异代谢通路涉及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代谢.结论 氯胺酮肝毒性机制主要涉及氨基酸多条代谢通路,体现在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神经递质传递等的异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