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81 | 下载0

目的 探讨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的个体化显微手术治疗方案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2例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破裂动脉瘤9例,未破裂动脉瘤13例.手术方式包括:直接夹闭5例,动脉瘤切开、瘤壁塑形12例,动脉瘤切除加脑血管重建2例,动脉瘤孤立术2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结扎1例.采用Glasgow预后评分法(CO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出院时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的患者(GOS 5分)有14例,轻度病残(GOS 4分)5例,重度病残(GOS 3分)2例,死亡(GOS1分)1例.21例生存患者术后随访3~118个月,平均随访(39±30)个月,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或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结果显示动脉瘤均消失.GOS评估恢复良好者17例,轻度残疾2例,重残1例,死亡1例.本组病例致死率为9.1% (2/22),致残率为13.6% (3/22).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术中是否行微血管多普勒(MVD)监测有统计学意义(P=0.036),而年龄(P=1.324)、性别(P=2.346)、动脉瘤大小(P=0.856)、Hunt-Hess分级(P=0.196)、动脉瘤是否破裂(P=0.172)等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患者的治疗需要详细的术前评估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术者的经验与技巧配合良好的术中监测是保证满意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的基础.

作者:陆挺;崔岗;周岱;张世明;王中;虞正权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6 年 37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81 | 下载:0
作者:
陆挺;崔岗;周岱;张世明;王中;虞正权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6 年 37卷 11期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手术技巧 手术中监测 intracranial aneurysm microsurgery operative technique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
目的 探讨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的个体化显微手术治疗方案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2例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破裂动脉瘤9例,未破裂动脉瘤13例.手术方式包括:直接夹闭5例,动脉瘤切开、瘤壁塑形12例,动脉瘤切除加脑血管重建2例,动脉瘤孤立术2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结扎1例.采用Glasgow预后评分法(CO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出院时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的患者(GOS 5分)有14例,轻度病残(GOS 4分)5例,重度病残(GOS 3分)2例,死亡(GOS1分)1例.21例生存患者术后随访3~118个月,平均随访(39±30)个月,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或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结果显示动脉瘤均消失.GOS评估恢复良好者17例,轻度残疾2例,重残1例,死亡1例.本组病例致死率为9.1% (2/22),致残率为13.6% (3/22).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术中是否行微血管多普勒(MVD)监测有统计学意义(P=0.036),而年龄(P=1.324)、性别(P=2.346)、动脉瘤大小(P=0.856)、Hunt-Hess分级(P=0.196)、动脉瘤是否破裂(P=0.172)等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患者的治疗需要详细的术前评估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术者的经验与技巧配合良好的术中监测是保证满意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