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73 | 下载0

目的 观察研究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位置性眼震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视频眼震图(VNG)记录的14例急性发作期VM患者和16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 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Roll-test)诱发下位置性眼震的类型、强度、时问等参数.结果 VM患者于多种诱发体位时出现混合性的眼震成分,其眼震成分主要为下跳性、离地性及向地性成分的单个或多个组合.VM组和HSC-BPPV组眼震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M组水平成分的眼震最大慢相角速度(SPVmax)为(11.4±2.3)°/s,低于HSC BPPV组[(56.8±9.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HSC-BPPV组相比,VM组达到SPVmax时所需的时间(tm)较长[(18.1±2.0) svs (5.9±1.1)s,P<0.001],其眼震变化速率较缓慢[(0.54±0.14)°/s2vs (7.21±1.79)°/s2,P<0.001].HSC-BPPV组的强弱侧眼震强度的不对称比高于V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VM中异常的中枢整合机制可能引起紊乱的半规管旋转信息传递,导致变位试验时出现混合性眼震成分以及多种体位诱发的平坦型眼震.

作者:周丽丽;童蓓;王文昭;李斐;赵菲;庄建华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7 年 38卷 2期

相似文献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73 | 下载:0
作者:
周丽丽;童蓓;王文昭;李斐;赵菲;庄建华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7 年 38卷 2期
标签:
前庭性偏头痛 位置性眼震 视频眼震图 中枢整合 vestibular migraine positional nystagmus video nystagmography central integration
目的 观察研究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位置性眼震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视频眼震图(VNG)记录的14例急性发作期VM患者和16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 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Roll-test)诱发下位置性眼震的类型、强度、时问等参数.结果 VM患者于多种诱发体位时出现混合性的眼震成分,其眼震成分主要为下跳性、离地性及向地性成分的单个或多个组合.VM组和HSC-BPPV组眼震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M组水平成分的眼震最大慢相角速度(SPVmax)为(11.4±2.3)°/s,低于HSC BPPV组[(56.8±9.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HSC-BPPV组相比,VM组达到SPVmax时所需的时间(tm)较长[(18.1±2.0) svs (5.9±1.1)s,P<0.001],其眼震变化速率较缓慢[(0.54±0.14)°/s2vs (7.21±1.79)°/s2,P<0.001].HSC-BPPV组的强弱侧眼震强度的不对称比高于V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VM中异常的中枢整合机制可能引起紊乱的半规管旋转信息传递,导致变位试验时出现混合性眼震成分以及多种体位诱发的平坦型眼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