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5 | 下载0

目的 了解绝经后跌倒骨折妇女及跌倒无骨折妇女人群血液循环中骨硬化蛋白与血清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探讨骨硬化蛋白是否可作为一种新的预测脆性骨折的生化标志物.方法 采用横向前瞻性研究,对50例健康的未绝经女性(A组)、50例绝经后跌倒股骨颈骨折妇女(B组)及50例绝经后跌倒无骨折妇女(C组)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骨代谢标志物及骨密度.结果 骨代谢标志物如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CTXⅡ、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前胶原1型N端前肽(P1NP)、核因子出受体激活因子(RANK)和核因子出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较于A组,B组及C组的骨硬化蛋白水平升高(P<0.05,P<0.01)、骨钙素水平降低(P<0.01),但B、C两组间骨硬化蛋白水平和骨钙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颈、全髋、转子间及L1~L4部位的骨密度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中骨密度较A、C两组降低(P<0.01).在所有研究对象中,骨硬化蛋白水平与股骨颈骨密度(r=-0.228,P=0.004)、转子间骨密度(r=-0.199,P=0.002)和全髋骨密度(r=-0.273,P<0.001)均呈负相关.结论 绝经后妇女中骨折人群与未骨折人群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无

作者:章暐;邹剑;张长青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7 年 38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5 | 下载:0
作者:
章暐;邹剑;张长青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7 年 38卷 9期
标签:
骨质疏松 骨硬化蛋白 绝经后期 骨脆性 骨密度 osteoporosis sclerostin postmenopause fragility bone density
目的 了解绝经后跌倒骨折妇女及跌倒无骨折妇女人群血液循环中骨硬化蛋白与血清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探讨骨硬化蛋白是否可作为一种新的预测脆性骨折的生化标志物.方法 采用横向前瞻性研究,对50例健康的未绝经女性(A组)、50例绝经后跌倒股骨颈骨折妇女(B组)及50例绝经后跌倒无骨折妇女(C组)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骨代谢标志物及骨密度.结果 骨代谢标志物如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CTXⅡ、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前胶原1型N端前肽(P1NP)、核因子出受体激活因子(RANK)和核因子出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较于A组,B组及C组的骨硬化蛋白水平升高(P<0.05,P<0.01)、骨钙素水平降低(P<0.01),但B、C两组间骨硬化蛋白水平和骨钙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颈、全髋、转子间及L1~L4部位的骨密度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中骨密度较A、C两组降低(P<0.01).在所有研究对象中,骨硬化蛋白水平与股骨颈骨密度(r=-0.228,P=0.004)、转子间骨密度(r=-0.199,P=0.002)和全髋骨密度(r=-0.273,P<0.001)均呈负相关.结论 绝经后妇女中骨折人群与未骨折人群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