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14 | 下载0

目的 分析2006-2015年重庆市围产儿死亡发生情况,为减少围产儿死亡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2015年孕满28周至产后7d的围产儿死亡进行监测,观察围产儿死亡发生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2006-2015年重庆市医院监测围产儿死亡11 039例,死亡率平均为9.07‰,年度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6.687,P<0.01).男性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8.96‰,而女性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9.20‰;<20岁产妇组、20岁~<35岁产妇组、≥35岁产妇组平均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14.17‰、7.96‰、16.25‰.2015年重庆市围产儿死亡死因构成前5位分别是出生缺陷(29.78%)、孕母合并症(8.27%)、脐带因素(6.48%)、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4.39%)、胎盘因素(3.80%).结论 重庆市迫切需要加强出生缺陷3级预防、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强化孕期保健服务能力建设,从而达到减少围产儿死亡的目的.

作者:曹奕;张高东;蒋秋静;肖年;周晓军

来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6 年 38卷 2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14 | 下载:0
作者:
曹奕;张高东;蒋秋静;肖年;周晓军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6 年 38卷 22期
标签:
围产儿死亡 监测 干预措施 perinatal mortality monitoring intervention
目的 分析2006-2015年重庆市围产儿死亡发生情况,为减少围产儿死亡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2015年孕满28周至产后7d的围产儿死亡进行监测,观察围产儿死亡发生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2006-2015年重庆市医院监测围产儿死亡11 039例,死亡率平均为9.07‰,年度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6.687,P<0.01).男性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8.96‰,而女性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9.20‰;<20岁产妇组、20岁~<35岁产妇组、≥35岁产妇组平均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14.17‰、7.96‰、16.25‰.2015年重庆市围产儿死亡死因构成前5位分别是出生缺陷(29.78%)、孕母合并症(8.27%)、脐带因素(6.48%)、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4.39%)、胎盘因素(3.80%).结论 重庆市迫切需要加强出生缺陷3级预防、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强化孕期保健服务能力建设,从而达到减少围产儿死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