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多囊肝(polycystic liver disease,PLD)是一类罕见的基因病,流行病学研究将其分为三类: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肝、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伴多囊肝和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伴多囊肝.囊肿形成有赖于胆管上皮细胞的过度扩增和液体过度分泌,环磷酸腺苷(cAMP)是调控此过程的关键蛋白.严重多囊肝患者会出现持续的腹痛、腹胀、胃食管反流、背痛以及肝静脉门静脉的压迫.对于有症状的患者,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但易发生并发症,复发率较高,远期疗效不理想.近年来,cAMP和Ca2+通路成为药物治疗的重要靶点,其中最重要的三类药物是生长抑素类似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和熊去氧胆酸(UDCA),动物试验证明其在缓解多囊肝临床症状方面有积极作用,在临床治疗方面具有可观的前景.但在投入临床之前仍需要对其应用指征、治疗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综合的实验评估.本文主要针对近几年来PLD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镇利;王正;韩骏;张汉;邢昊;沈锋;吴孟超;杨田

来源: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年 29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作者:
李镇利;王正;韩骏;张汉;邢昊;沈锋;吴孟超;杨田
来源: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年 29卷 3期
标签:
多囊肝 发病机制 环磷酸腺苷(cAMP) Ca2+通路
多囊肝(polycystic liver disease,PLD)是一类罕见的基因病,流行病学研究将其分为三类: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肝、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伴多囊肝和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伴多囊肝.囊肿形成有赖于胆管上皮细胞的过度扩增和液体过度分泌,环磷酸腺苷(cAMP)是调控此过程的关键蛋白.严重多囊肝患者会出现持续的腹痛、腹胀、胃食管反流、背痛以及肝静脉门静脉的压迫.对于有症状的患者,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但易发生并发症,复发率较高,远期疗效不理想.近年来,cAMP和Ca2+通路成为药物治疗的重要靶点,其中最重要的三类药物是生长抑素类似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和熊去氧胆酸(UDCA),动物试验证明其在缓解多囊肝临床症状方面有积极作用,在临床治疗方面具有可观的前景.但在投入临床之前仍需要对其应用指征、治疗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综合的实验评估.本文主要针对近几年来PLD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