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7 | 下载42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凝血与纤溶活性的改变与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例极危重新生儿、24例危重新生儿、24例非危重病新生儿与13例正常新生儿的血浆D-二聚体( D-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正常化比率( 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外周血血小板计数( Plt),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探讨凝血和纤溶活性的改变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逐渐升高,患儿血浆D-D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5.465,P=0.000);PT和APT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T =7.684,PPT =0.000;FAPTT =3.315,PAPTT =0.044);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D水平、PT和APTT与疾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rD-D =0.841,PD-D =0.000;rPT=0.391,PPT =0.002;rAPTT =0.409,PAPTT =0.001)。结论危重新生儿的凝血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戴怡蘅;邵巧仪;高平明

来源:广东医学 2014 年 1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7 | 下载:42
作者:
戴怡蘅;邵巧仪;高平明
来源:
广东医学 2014 年 17期
标签:
新生儿 危重病 D-二聚体 凝血 纤维蛋白溶解活性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凝血与纤溶活性的改变与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例极危重新生儿、24例危重新生儿、24例非危重病新生儿与13例正常新生儿的血浆D-二聚体( D-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正常化比率( 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外周血血小板计数( Plt),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探讨凝血和纤溶活性的改变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逐渐升高,患儿血浆D-D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5.465,P=0.000);PT和APT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T =7.684,PPT =0.000;FAPTT =3.315,PAPTT =0.044);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D水平、PT和APTT与疾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rD-D =0.841,PD-D =0.000;rPT=0.391,PPT =0.002;rAPTT =0.409,PAPTT =0.001)。结论危重新生儿的凝血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