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6 | 下载45

目的:探讨影响腔隙性脑梗死不同影像学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2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时间2年。采用两种不同的编组方式编组:(1)将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消失与病灶不变病例合并编为 A 组;病灶增加与转变为缺血灶病例合并编为 B 组(含大卒中病例)。(2)病灶增加病例独立编为 C 组(含大卒中病例),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消失病例、转变为缺血病灶病例与病灶不变病例合并编为 D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各种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 A 组比较,B 组年龄、卒中发作次数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脑白质病变、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嗜烟、高血压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 D 组比较,C 组年龄、卒中发作次数及冠心病、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脑白质病变、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冠心病、嗜烟等因素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因素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病灶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隙

作者:区腾飞;杨洁;李艳秋;赵旭;巫碧佳;李永鸿;李荣

来源:广东医学 2015 年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6 | 下载:45
作者:
区腾飞;杨洁;李艳秋;赵旭;巫碧佳;李永鸿;李荣
来源:
广东医学 2015 年 9期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颅内动脉狭窄 糖尿病 影像学
目的:探讨影响腔隙性脑梗死不同影像学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2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时间2年。采用两种不同的编组方式编组:(1)将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消失与病灶不变病例合并编为 A 组;病灶增加与转变为缺血灶病例合并编为 B 组(含大卒中病例)。(2)病灶增加病例独立编为 C 组(含大卒中病例),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消失病例、转变为缺血病灶病例与病灶不变病例合并编为 D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各种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 A 组比较,B 组年龄、卒中发作次数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脑白质病变、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嗜烟、高血压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 D 组比较,C 组年龄、卒中发作次数及冠心病、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脑白质病变、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冠心病、嗜烟等因素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因素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病灶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