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7 | 下载8

炎症性肠病(IBD)中的溃疡性结肠炎(UC)和Crohn病(CD)近年发病有上升趋势,正逐渐被认为是儿童和青少年主要的慢性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肠道粘膜的原发损害及炎性反应扩大两个阶段。花生四烯酸(AA)的代谢产物前列腺素及白三烯与炎症直接相关。UC的临床特征为混有血的大便及排便时下腹痉挛性痛;CD则为恶心、呕吐、腹部饱满及压痛。诊断首先应除外肠道感染。药物治疗方向为干扰AA代谢,即调节可溶性炎性介质或减弱炎性细胞,如柳氮磺胺吡啶等药物的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已在严重UC患儿中应用,对皮质激素耐药或不耐受的严重CD患儿也有好处。适时的外科手术可减少合并症,近年因内科治疗的进展,IBD患儿的肠切除率已显著减少。

来源: 1999 年 26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7 | 下载:8
来源:
1999 年 26卷 3期
标签:
炎性肠疾病 结肠炎,溃疡性 Crohn病 柳氮磺吡啶 免疫抑制剂
炎症性肠病(IBD)中的溃疡性结肠炎(UC)和Crohn病(CD)近年发病有上升趋势,正逐渐被认为是儿童和青少年主要的慢性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肠道粘膜的原发损害及炎性反应扩大两个阶段。花生四烯酸(AA)的代谢产物前列腺素及白三烯与炎症直接相关。UC的临床特征为混有血的大便及排便时下腹痉挛性痛;CD则为恶心、呕吐、腹部饱满及压痛。诊断首先应除外肠道感染。药物治疗方向为干扰AA代谢,即调节可溶性炎性介质或减弱炎性细胞,如柳氮磺胺吡啶等药物的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已在严重UC患儿中应用,对皮质激素耐药或不耐受的严重CD患儿也有好处。适时的外科手术可减少合并症,近年因内科治疗的进展,IBD患儿的肠切除率已显著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