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90 | 下载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以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78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手术服药前及术后4、24 h的凝血酶时间(T T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纤维蛋白原(Fg)、抗凝血酶(AT)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8例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56例,双支病变19例、三支病变3例,病变支数共115支;病变支分别植入支架101、35、8个,共植入144个支架。PCI术前TT、APTT分别为(14.1±0.4)、(38.4±1.5)s ,术后4 h分别为(64.1±5.8)、(73.5±15.7)s ,较术前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所测TT、APTT、PT、Fg及A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恢复正常。结论可在PCI术后4、24 h常规监测患者TT及APTT以反应抗凝情况,AT水平正常的患者在PCI术后4 h已恢复正常,无需常规监测。

作者:樊明鹤;林广民

来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年 1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90 | 下载:9
作者:
樊明鹤;林广民
来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年 18期
标签: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凝血功能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oagulation function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以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78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手术服药前及术后4、24 h的凝血酶时间(T T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纤维蛋白原(Fg)、抗凝血酶(AT)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8例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56例,双支病变19例、三支病变3例,病变支数共115支;病变支分别植入支架101、35、8个,共植入144个支架。PCI术前TT、APTT分别为(14.1±0.4)、(38.4±1.5)s ,术后4 h分别为(64.1±5.8)、(73.5±15.7)s ,较术前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所测TT、APTT、PT、Fg及A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恢复正常。结论可在PCI术后4、24 h常规监测患者TT及APTT以反应抗凝情况,AT水平正常的患者在PCI术后4 h已恢复正常,无需常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