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7 | 下载16

目的 探讨连接蛋白37(connexin37,Cx37)基因C1019T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及其转归的关系.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缺血性卒中组和对照组Cx37基因C1019T多态性的分布,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发病后3个月时神经功能转归.结果 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32例,其中转归良好(mRS评分<3分)210例,转归不良(mRS评分≥3分)22例;对照组235例.缺血性卒中组TT基因型(12.93%对6.39%;x2=10.087,P=0.006)和T等位基因(31.25%对21.49%;x2 =11.466,P=0.001)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T基因型[优势比(odds ratio,OR)5.79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405~23.894;P=0.015]和T等位基因(OR 131.016,95% CI 6.943~2472.477;P =0.001)可显著增高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单因素分析显示,TT基因型(OR 0.650,95% CI 0.144~2.934;P=0.575)、CT基因型(OR 0.622,95% CI 0.234~1.655;P=0.342)、CC基因型(OR 0.654,95% CI0.268~1.595;P=0.350)与缺血性卒中转归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x37 1019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可增高缺血性卒中风险,T等位基因是缺血性卒中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但其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发病3个月时的转归无关.

作者:刘丹;孙建功;孙洪英;张广炜;张佳;王贵喜;杨静;宋瑞琦

来源: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2 年 20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7 | 下载:16
作者:
刘丹;孙建功;孙洪英;张广炜;张佳;王贵喜;杨静;宋瑞琦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2 年 20卷 4期
标签:
连接蛋白类 多态现象,遗传学 卒中 脑缺血 Connexins Polymorphism,Genetic Stroke Brain Ischemia
目的 探讨连接蛋白37(connexin37,Cx37)基因C1019T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及其转归的关系.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缺血性卒中组和对照组Cx37基因C1019T多态性的分布,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发病后3个月时神经功能转归.结果 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32例,其中转归良好(mRS评分<3分)210例,转归不良(mRS评分≥3分)22例;对照组235例.缺血性卒中组TT基因型(12.93%对6.39%;x2=10.087,P=0.006)和T等位基因(31.25%对21.49%;x2 =11.466,P=0.001)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T基因型[优势比(odds ratio,OR)5.79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405~23.894;P=0.015]和T等位基因(OR 131.016,95% CI 6.943~2472.477;P =0.001)可显著增高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单因素分析显示,TT基因型(OR 0.650,95% CI 0.144~2.934;P=0.575)、CT基因型(OR 0.622,95% CI 0.234~1.655;P=0.342)、CC基因型(OR 0.654,95% CI0.268~1.595;P=0.350)与缺血性卒中转归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x37 1019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可增高缺血性卒中风险,T等位基因是缺血性卒中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但其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发病3个月时的转归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