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8 | 下载0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VT)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1月至2023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采用PL-12多参数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MAR)。END定义为IVT后24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较基线时增加≥4分。比较END组与非END组人口统计学、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观察IVT前、IVT后即刻和IVT后2 h时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诱导的MAR动态变化。采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不同时间点MAR对END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300例患者,年龄(64.88±8.82)岁,中位基线NIHSS评分11分(四分位数间距:8~15分),发病至溶栓时间(172.03±53.96)min,66例(22.0

作者:张江山;张植兰;杨国帅;侯丹;胡裕洁

来源: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3 年 31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8 | 下载:0
作者:
张江山;张植兰;杨国帅;侯丹;胡裕洁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3 年 31卷 8期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疾病恶化 血小板聚集 试验预期值 危险因素 Ischemic stroke Thrombolytic therapy Disease progression Platelet aggregation Predictive value of tests Risk factors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VT)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1月至2023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采用PL-12多参数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MAR)。END定义为IVT后24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较基线时增加≥4分。比较END组与非END组人口统计学、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观察IVT前、IVT后即刻和IVT后2 h时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诱导的MAR动态变化。采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不同时间点MAR对END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300例患者,年龄(64.88±8.82)岁,中位基线NIHSS评分11分(四分位数间距:8~15分),发病至溶栓时间(172.03±53.96)min,66例(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