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94 | 下载172

目的:探讨小汗腺汗孔瘤(eccrine poroma,EP)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32例EP进行临床特点和病理形态学观察,对3例EP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行文献复习.结果:EP临床表现为单个肉色或有颜色的丘疹、斑块或结节,表面光滑或疣状,好发于四肢(n=20)、躯干(n=6)和头面部(n=4)皮肤,中老年男女多见(平均年龄57.2岁,男女比为7∶9),临床容易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病、肉芽肿、色素痣、疣、黑色素瘤.EP镜下常表现为境界清楚的从表皮基底延伸到真皮层的肿瘤,由增殖的立方形或汗孔样细胞组成,伴有单一形态的卵圆形细胞核、高血管化间质、导管分化、偶尔形成囊肿,明显小灶坏死、核分裂或透明细胞变.免疫组织化学示EP肿瘤细胞p63,CK14,CK5/6阳性,EMA,CK7局灶区域弱阳性,Ki-67增殖指数3%~5%;肿瘤内导管结构CK19,CEA阳性,CK7,EMA弱阳性,散在分布于表皮肿瘤巢的树突状黑色素样细胞S100阳性.结论:EP的发病率低并缺乏典型性临床表现,临床误诊率高,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可辅助鉴别诊断.虽然本病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可以治愈,但少数长期存在的汗孔瘤有可能恶变,因而可疑病例需长期随访.

作者:刘军;汪五清;袁春艳;陈永其;浦文兰;洪亮;谢蕴

来源: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 年 39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94 | 下载:172
作者:
刘军;汪五清;袁春艳;陈永其;浦文兰;洪亮;谢蕴
来源: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 年 39卷 10期
标签:
小汗腺汗孔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诊断 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小汗腺汗孔瘤(eccrine poroma,EP)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32例EP进行临床特点和病理形态学观察,对3例EP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行文献复习.结果:EP临床表现为单个肉色或有颜色的丘疹、斑块或结节,表面光滑或疣状,好发于四肢(n=20)、躯干(n=6)和头面部(n=4)皮肤,中老年男女多见(平均年龄57.2岁,男女比为7∶9),临床容易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病、肉芽肿、色素痣、疣、黑色素瘤.EP镜下常表现为境界清楚的从表皮基底延伸到真皮层的肿瘤,由增殖的立方形或汗孔样细胞组成,伴有单一形态的卵圆形细胞核、高血管化间质、导管分化、偶尔形成囊肿,明显小灶坏死、核分裂或透明细胞变.免疫组织化学示EP肿瘤细胞p63,CK14,CK5/6阳性,EMA,CK7局灶区域弱阳性,Ki-67增殖指数3%~5%;肿瘤内导管结构CK19,CEA阳性,CK7,EMA弱阳性,散在分布于表皮肿瘤巢的树突状黑色素样细胞S100阳性.结论:EP的发病率低并缺乏典型性临床表现,临床误诊率高,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可辅助鉴别诊断.虽然本病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可以治愈,但少数长期存在的汗孔瘤有可能恶变,因而可疑病例需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