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68 | 下载434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以巨核细胞与血小板计数增多为主要临床特点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近年来,Janus激酶(JAK)2 V617F突变的发现使ET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发生革命性进展.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CHEK)2、10-11易位(TET)2、钙网蛋白(CALR)等基因突变亦补充ET发病机制.应用传统羟基脲、干扰素可使得ET患者PLT数目得到减低,阿司匹林、阿那格雷等药物可干预血小板功能,尤其针对JAK2抑制剂的多项临床研究,使ET治疗取得较大突破.笔者拟就ET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小谢

来源: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14 年 37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68 | 下载:434
作者:
吴小谢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14 年 37卷 6期
标签:
血小板增多,自发性 病因 诊断 药物疗法 Thrombocythemia,essential Etiology Diagnosis Drug therapy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以巨核细胞与血小板计数增多为主要临床特点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近年来,Janus激酶(JAK)2 V617F突变的发现使ET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发生革命性进展.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CHEK)2、10-11易位(TET)2、钙网蛋白(CALR)等基因突变亦补充ET发病机制.应用传统羟基脲、干扰素可使得ET患者PLT数目得到减低,阿司匹林、阿那格雷等药物可干预血小板功能,尤其针对JAK2抑制剂的多项临床研究,使ET治疗取得较大突破.笔者拟就ET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