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86 | 下载56

目的 评价全血于22℃保存24 h分离制备悬浮红细胞及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广东省茂名市中心血站招募的60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献血者献血前体检及相关血液学检查结果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的相关规定.将60例献血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两组献血者均分别采用五联采血袋采集全血各400mL,共计60袋全血.研究组献血者全血置于22℃保存和运输,并于采血后24 h制备悬浮红细胞和浓缩血小板.对照组献血者全血于22℃保存和运输,并于采血后8h内制备悬浮红细胞和浓缩血小板.两组献血者全血均采用白膜法制备悬浮红细胞和浓缩血小板.悬浮红细胞4℃保存至储存期末(制备后35 d),采用Bact/ALERT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对其进行无菌试验;并比较两组悬浮红细胞的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水平、游离血红蛋白(FHb)水平、储存期末溶血率,以及K+、Na+、C1-浓度.浓缩血小板22℃保存至储存期末(制备后5 d),采用Bact/ALERT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对其进行无菌试验;并比较两组浓缩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FHb水平、储存期末pH值、黏附率、聚集率及K+、Na+、C1浓度.结果 ①研究组与对照组悬浮红细胞储存35 d后,均无细

作者:黄彦;符雪丽;李诗敏;梁若鹄;高艳;陈龙菊

来源: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16 年 39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86 | 下载:56
作者:
黄彦;符雪丽;李诗敏;梁若鹄;高艳;陈龙菊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16 年 39卷 4期
标签:
血液保存 血液成分除去法 红细胞 血小板 质量控制 Blood storage Blood component removal Red blood cell Platelet Quality control
目的 评价全血于22℃保存24 h分离制备悬浮红细胞及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广东省茂名市中心血站招募的60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献血者献血前体检及相关血液学检查结果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的相关规定.将60例献血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两组献血者均分别采用五联采血袋采集全血各400mL,共计60袋全血.研究组献血者全血置于22℃保存和运输,并于采血后24 h制备悬浮红细胞和浓缩血小板.对照组献血者全血于22℃保存和运输,并于采血后8h内制备悬浮红细胞和浓缩血小板.两组献血者全血均采用白膜法制备悬浮红细胞和浓缩血小板.悬浮红细胞4℃保存至储存期末(制备后35 d),采用Bact/ALERT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对其进行无菌试验;并比较两组悬浮红细胞的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水平、游离血红蛋白(FHb)水平、储存期末溶血率,以及K+、Na+、C1-浓度.浓缩血小板22℃保存至储存期末(制备后5 d),采用Bact/ALERT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对其进行无菌试验;并比较两组浓缩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FHb水平、储存期末pH值、黏附率、聚集率及K+、Na+、C1浓度.结果 ①研究组与对照组悬浮红细胞储存35 d后,均无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