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00 | 下载0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的干燥根和根茎,常用于治疗咽喉部感染性疾病,其大极性提取物已经报道了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潜力.为了深入探究山豆根大极性抗菌活性成分,该文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分离纯化方法对山豆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开展了单体成分抗细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从山豆根正丁醇部位中共分离鉴定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2′,4′,7-trihydroxy-6,8-bis(3-methyl-2-butenyl)flavanone(1)、染料木苷(2)、2-(2′,4′-二羟基苯基)-5,6-二氧亚甲基苯并呋喃(3)、maltol-β-D-glucopyranoside(4)、leonuriside A(5)、松柏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6)、光甘草酚(7)、2-(2′,4′-dihydroxy-phenyl)-8,8-dimethyl-10-(3-methyl-2-butenyl)-8H-pyrano[2,3-d]chroman-4-one(8)、氧化苦参碱(9)、番石榴酸(10),其中化合物4-6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3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化合物2对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15.6μg·mL-1,化合物3对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值均为31.3μg·mL-1.

作者:魏鑫;张卫;丁彩凤;于浩飞;张丽艳;周英

来源:广西植物 2021 年 41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00 | 下载:0
作者:
魏鑫;张卫;丁彩凤;于浩飞;张丽艳;周英
来源:
广西植物 2021 年 41卷 7期
标签:
山豆根 化学成分 提取分离 抑菌活性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的干燥根和根茎,常用于治疗咽喉部感染性疾病,其大极性提取物已经报道了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潜力.为了深入探究山豆根大极性抗菌活性成分,该文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分离纯化方法对山豆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开展了单体成分抗细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从山豆根正丁醇部位中共分离鉴定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2′,4′,7-trihydroxy-6,8-bis(3-methyl-2-butenyl)flavanone(1)、染料木苷(2)、2-(2′,4′-二羟基苯基)-5,6-二氧亚甲基苯并呋喃(3)、maltol-β-D-glucopyranoside(4)、leonuriside A(5)、松柏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6)、光甘草酚(7)、2-(2′,4′-dihydroxy-phenyl)-8,8-dimethyl-10-(3-methyl-2-butenyl)-8H-pyrano[2,3-d]chroman-4-one(8)、氧化苦参碱(9)、番石榴酸(10),其中化合物4-6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3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化合物2对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15.6μg·mL-1,化合物3对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值均为31.3μg·m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