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33 | 下载5

目的对毛脉蓼[Polygonum cillinerve(Nakai)Ohwi]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多种柱色谱对毛脉蓼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采用最低抑茵浓度(MIC)对毛脉蓼不同提取部位和单体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6-甲醚(1)、大黄素(2)、6-羟基芦荟大黄素(3)、大黄素-8-β-D-葡萄糖苷(4)、大黄素-6-甲醚-8-β-D-葡萄糖苷(5)、白藜芦醇(6)、白藜芦醇苷(7)、白藜芦醇-3-O-β-D-(2"-O-肉桂酰)葡萄糖苷(8)、白藜芦醇-3-O-β-D-(2"-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9)、决明酮-8-O-β-D-葡萄糖苷(10)、6-hydroxymusizin-8-O-β-D- glucopyranoside(11)、β-谷甾醇(12)和胡萝卜苷(13).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醋酸乙酯部位的抑菌活性最强,该部位分离得到的化合物2,4,5,6和7对各种类型的菌株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毛脉蓼醋酸乙酯部位含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其中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10,12和1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戚欢阳;张朝凤;张勉;王峥涛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2005 年 40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33 | 下载:5
作者:
戚欢阳;张朝凤;张勉;王峥涛
来源:
中国药学杂志 2005 年 40卷 11期
标签:
蓼属 毛脉蓼 化学成分 抑菌活性
目的对毛脉蓼[Polygonum cillinerve(Nakai)Ohwi]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多种柱色谱对毛脉蓼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采用最低抑茵浓度(MIC)对毛脉蓼不同提取部位和单体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6-甲醚(1)、大黄素(2)、6-羟基芦荟大黄素(3)、大黄素-8-β-D-葡萄糖苷(4)、大黄素-6-甲醚-8-β-D-葡萄糖苷(5)、白藜芦醇(6)、白藜芦醇苷(7)、白藜芦醇-3-O-β-D-(2"-O-肉桂酰)葡萄糖苷(8)、白藜芦醇-3-O-β-D-(2"-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9)、决明酮-8-O-β-D-葡萄糖苷(10)、6-hydroxymusizin-8-O-β-D- glucopyranoside(11)、β-谷甾醇(12)和胡萝卜苷(13).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醋酸乙酯部位的抑菌活性最强,该部位分离得到的化合物2,4,5,6和7对各种类型的菌株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毛脉蓼醋酸乙酯部位含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其中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10,12和1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