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73 | 下载77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A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2月确诊的AS患者123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A、B、C组,每组41例。 A组给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皮下注射,B组给予依那西普皮下注射,C组给予柳氮磺吡啶口服。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症状改善时间,记录治疗前后外周关节疼痛评分、肿胀程度评分情况及血红细胞沉降率( ESR)、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A、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C组,治疗12周后3组疼痛评分及外周关节肿胀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ESR和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33、白介素-17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A、B组低于C组( P<0.05);A、B组下腰背疼痛、外周关节疼痛、外周关节肿胀、晨僵等症状改善时间短于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和依那西普则对AS治疗效果优于柳氮磺吡啶,且不良反应较轻,建议综合考虑患者情况,选择最佳用药方案。

作者:庞琳烜;杨西超;郑朝晖;谢荣华;吴振彪

来源: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6 年 28卷 7期

相似文献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73 | 下载:77
作者:
庞琳烜;杨西超;郑朝晖;谢荣华;吴振彪
来源: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6 年 28卷 7期
标签:
受体,肿瘤坏死因子,Ⅱ型 免疫抑制剂 脊柱炎,强直性 Receptors,tumor necrosis factor,type Ⅱ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Spondylitis,ankylosing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A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2月确诊的AS患者123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A、B、C组,每组41例。 A组给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皮下注射,B组给予依那西普皮下注射,C组给予柳氮磺吡啶口服。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症状改善时间,记录治疗前后外周关节疼痛评分、肿胀程度评分情况及血红细胞沉降率( ESR)、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A、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C组,治疗12周后3组疼痛评分及外周关节肿胀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ESR和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33、白介素-17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A、B组低于C组( P<0.05);A、B组下腰背疼痛、外周关节疼痛、外周关节肿胀、晨僵等症状改善时间短于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和依那西普则对AS治疗效果优于柳氮磺吡啶,且不良反应较轻,建议综合考虑患者情况,选择最佳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