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53 | 下载17

目的:建立并优化大鼠在体胃缺血后处理模型,并初步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胃黏膜损伤的抗氧化机制.方法:78只大鼠分为13组,每组6只.采用单纯胃缺血-再灌注(GI-R)损伤组和假手术组作对照,通过检测胃黏膜损伤指数,观察缺血后处理时短暂的再灌注(R)-缺血(I)持续时间(R和1分别均为10、20、30和40 s组)、R-I循环次数(R 20 s/I 20 s反复1、3、5和10次组)以及长时间再灌注开始后给予后处理的时间(R为1、2和4 min组),对胃黏膜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测定胃黏膜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GI-R组及4个不同持续时间组胃黏膜损伤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74,P<0.001);假手术组、GI-R组及4个不同循环次数组胃黏膜损伤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15,P<0.001);假手术组、GIR组及3个不同开始时间组胃黏膜损伤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99,P<0.001).各组大鼠胃黏膜MDA含量(F=27.250、31.450和27.520,P均<0.001)和SOD活性(F=72.662、57.220和50.650,P均<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构建并优化了大鼠胃缺血后处理模型.

作者:马小波;杜东书;李豫;张建福;张咏梅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年 46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53 | 下载:17
作者:
马小波;杜东书;李豫;张建福;张咏梅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年 46卷 3期
标签:
缺血-再灌注 缺血后处理 胃黏膜 大鼠
目的:建立并优化大鼠在体胃缺血后处理模型,并初步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胃黏膜损伤的抗氧化机制.方法:78只大鼠分为13组,每组6只.采用单纯胃缺血-再灌注(GI-R)损伤组和假手术组作对照,通过检测胃黏膜损伤指数,观察缺血后处理时短暂的再灌注(R)-缺血(I)持续时间(R和1分别均为10、20、30和40 s组)、R-I循环次数(R 20 s/I 20 s反复1、3、5和10次组)以及长时间再灌注开始后给予后处理的时间(R为1、2和4 min组),对胃黏膜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测定胃黏膜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GI-R组及4个不同持续时间组胃黏膜损伤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74,P<0.001);假手术组、GI-R组及4个不同循环次数组胃黏膜损伤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15,P<0.001);假手术组、GIR组及3个不同开始时间组胃黏膜损伤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99,P<0.001).各组大鼠胃黏膜MDA含量(F=27.250、31.450和27.520,P均<0.001)和SOD活性(F=72.662、57.220和50.650,P均<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构建并优化了大鼠胃缺血后处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