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85 | 下载4

目的深入探讨以微囊藻毒素(MC)为代表的蓝藻提取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特征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蓝藻提取物染毒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观察由此所致的细胞酶学和形态学变化.结果当微囊藻毒素含量为0.1、1、10μg/ml时,肝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增加,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胱甘肽(GSH)尚未见明显变化.染毒后的肝细胞增生活跃,并伴有凋亡或坏死样表现,扫描电镜显示染毒后的肝细胞变得不规则,呈空洞样变并有特征性的胞膜疱出现,与培养细胞所表现的膜损伤相一致.结论微囊藻提取物可明显促进肝细胞增生并影响肝细胞的生理生化功能和形态的完整性.

作者:施玮;朱惠刚;晏晓蓉;周志俊

来源: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1 年 18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85 | 下载:4
作者:
施玮;朱惠刚;晏晓蓉;周志俊
来源: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1 年 18卷 5期
标签:
肝细胞 酶学 形态学 扫描电镜 微囊藻毒素
目的深入探讨以微囊藻毒素(MC)为代表的蓝藻提取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特征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蓝藻提取物染毒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观察由此所致的细胞酶学和形态学变化.结果当微囊藻毒素含量为0.1、1、10μg/ml时,肝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增加,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胱甘肽(GSH)尚未见明显变化.染毒后的肝细胞增生活跃,并伴有凋亡或坏死样表现,扫描电镜显示染毒后的肝细胞变得不规则,呈空洞样变并有特征性的胞膜疱出现,与培养细胞所表现的膜损伤相一致.结论微囊藻提取物可明显促进肝细胞增生并影响肝细胞的生理生化功能和形态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