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2 | 下载3

目的:观察磷脂酶A2抑制剂氯喹(CQ)对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及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阻断肝门及肝上、肝下下腔静脉20 min复制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均分成假手术组(A组)、全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氯喹治疗组(C组),每组再根据观察时间段不同随机均分成3个亚组,A,B两组从股静脉注射1 mL/kg生理盐水,C组注射CQ 10 mg/kg(溶于1 mL/kg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全肝血流阻断20 min(T0),再灌注4 h(T1)门静脉血D-乳酸、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ET)浓度,门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细菌生长情况,末端回肠黏膜组织丙二醛浓度,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改变及大鼠再灌注后48 h生存率.结果:与A组比较,B、C两组T0,T1门静脉血D-乳酸、TNF-α、内毒素浓度、肠黏膜组织丙二醛浓度升高(P<0.05或P<0.01),其中C组低于B组(P<0.05);B,C两组T1时门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脾脏均培养出细菌,其中C组阳性率低于B组,A组未培养出细菌;B,C两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高于A组(P<0.01或P<0.05),其中B组凋亡指数高于C组(P<0.05);C组大鼠48 h存活率高于B组(P<0.05).结论:氯喹具有抑制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及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提高大鼠生存率作用.

作者:陈艳平;曹德权;常业恬;李永国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年 31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2 | 下载:3
作者:
陈艳平;曹德权;常业恬;李永国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年 31卷 2期
标签:
氯喹 凋亡 细菌/内毒素移位 肝脏 缺血再灌注 肠道 大鼠
目的:观察磷脂酶A2抑制剂氯喹(CQ)对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及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阻断肝门及肝上、肝下下腔静脉20 min复制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均分成假手术组(A组)、全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氯喹治疗组(C组),每组再根据观察时间段不同随机均分成3个亚组,A,B两组从股静脉注射1 mL/kg生理盐水,C组注射CQ 10 mg/kg(溶于1 mL/kg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全肝血流阻断20 min(T0),再灌注4 h(T1)门静脉血D-乳酸、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ET)浓度,门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细菌生长情况,末端回肠黏膜组织丙二醛浓度,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改变及大鼠再灌注后48 h生存率.结果:与A组比较,B、C两组T0,T1门静脉血D-乳酸、TNF-α、内毒素浓度、肠黏膜组织丙二醛浓度升高(P<0.05或P<0.01),其中C组低于B组(P<0.05);B,C两组T1时门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脾脏均培养出细菌,其中C组阳性率低于B组,A组未培养出细菌;B,C两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高于A组(P<0.01或P<0.05),其中B组凋亡指数高于C组(P<0.05);C组大鼠48 h存活率高于B组(P<0.05).结论:氯喹具有抑制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及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提高大鼠生存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