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45 | 下载0

汉代张仲景参《黄帝内经》而立虚劳,于《金匮要略》始见“虚劳”病名,至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首将虚劳之病位归至五脏,《中藏经》详述“传尸、鬼疰、尸注”等传染病,唐代孙思邈于《备急千金要方》首次将“尸疰”“鬼疰”“飞尸”“劳疰”等传染病引入“肺脏篇”,与此同期之王焘于《外台秘要》亦提到:“生肺虫,在肺为病”,首将传染病与脏腑病变联系在一起,至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首以“痨瘵”定名.肺痨之因在于内外两端,内者正气虚弱,外者感染痨虫,二者互为因果.禀赋不足、饥苦劳倦、奢欲过度、怒郁忧思、病后失养均可导致正气虚弱,从肺痨的整体病程看,阴虚是本病发展的关键,阴虚的病理现象贯穿于本病始终.从肺痨的整体发病趋势看,可由正虚而致痨,亦可由痨而致虚.肺痨之治则可总结为“补虚培元,兼以杀虫”,又根据症状的缓急不同,其侧重点亦有所不同.此外还有针灸法,导引法,倒仓法等.

作者:姜德友;高欣元

来源:河南中医 2018 年 38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45 | 下载:0
作者:
姜德友;高欣元
来源:
河南中医 2018 年 38卷 8期
标签:
肺痨 源流 病名 病因病机 治法
汉代张仲景参《黄帝内经》而立虚劳,于《金匮要略》始见“虚劳”病名,至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首将虚劳之病位归至五脏,《中藏经》详述“传尸、鬼疰、尸注”等传染病,唐代孙思邈于《备急千金要方》首次将“尸疰”“鬼疰”“飞尸”“劳疰”等传染病引入“肺脏篇”,与此同期之王焘于《外台秘要》亦提到:“生肺虫,在肺为病”,首将传染病与脏腑病变联系在一起,至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首以“痨瘵”定名.肺痨之因在于内外两端,内者正气虚弱,外者感染痨虫,二者互为因果.禀赋不足、饥苦劳倦、奢欲过度、怒郁忧思、病后失养均可导致正气虚弱,从肺痨的整体病程看,阴虚是本病发展的关键,阴虚的病理现象贯穿于本病始终.从肺痨的整体发病趋势看,可由正虚而致痨,亦可由痨而致虚.肺痨之治则可总结为“补虚培元,兼以杀虫”,又根据症状的缓急不同,其侧重点亦有所不同.此外还有针灸法,导引法,倒仓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