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85 | 下载0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改善肥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1只C57BL/6J小鼠均分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取肝脏称取重量,计算肝指数;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NEFA;用生化分析血清和肝脏组织中TG、ALT和AST的水平;用油红O染观察形态并观察病理变化;用WB检测SCD-1、FAS、SREBP-1、CPT-1和p-ACC蛋白的表达水平;用RT-PCR检测CXCL14、CXCL16的基因转录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中性粒细胞(CD11b)的数量.结果 二甲双胍抑制了高脂诱导的血清中NEFA的水平升高,减少了肝脏组织和血清中TG、AST和ALT的积累,改善了高脂诱导的小鼠病理状态,同时抑制SCD-1、FAS、SREBP-1蛋白水平和上调CPT-1、P-ACC蛋白水平;二甲双胍减少了高脂诱导的模型小鼠中性粒细胞CD11b的数量,同时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性蛋白CXCL14和CXCL16的基因转录水平.结论 二甲双胍可能通过介导CXCL14和CXCL16的转录,抑制中性粒细胞对肝脏组织的浸润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

作者:杨金芬;孙张弛;沈加熙

来源:华西药学杂志 2020 年 35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85 | 下载:0
作者:
杨金芬;孙张弛;沈加熙
来源:
华西药学杂志 2020 年 35卷 4期
标签:
二甲双胍 中性粒细胞 非酒精性脂肪肝 CXCL14 CXCL16 高脂饮食 脂质代谢紊乱 动物模型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改善肥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1只C57BL/6J小鼠均分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取肝脏称取重量,计算肝指数;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NEFA;用生化分析血清和肝脏组织中TG、ALT和AST的水平;用油红O染观察形态并观察病理变化;用WB检测SCD-1、FAS、SREBP-1、CPT-1和p-ACC蛋白的表达水平;用RT-PCR检测CXCL14、CXCL16的基因转录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中性粒细胞(CD11b)的数量.结果 二甲双胍抑制了高脂诱导的血清中NEFA的水平升高,减少了肝脏组织和血清中TG、AST和ALT的积累,改善了高脂诱导的小鼠病理状态,同时抑制SCD-1、FAS、SREBP-1蛋白水平和上调CPT-1、P-ACC蛋白水平;二甲双胍减少了高脂诱导的模型小鼠中性粒细胞CD11b的数量,同时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性蛋白CXCL14和CXCL16的基因转录水平.结论 二甲双胍可能通过介导CXCL14和CXCL16的转录,抑制中性粒细胞对肝脏组织的浸润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