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82 | 下载188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热射病(HS)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解放军94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2017年9月收治的HS患者32例.收集患者入科2h内静脉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和TEG指标.比较ISTH-DIC(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诊断标准)与TEG-DIC诊断标准.患者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n=24)与死亡组(n=8),比较两组患者入科时常规凝血指标与TEG各指标的变化,分析TEG评分与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 与生存组凝血反应时间[R值,6.5(5.70~11.6)min]及血块形成速率[K值,3.8(2.30~6.3)min]相比,死亡组R值[30.9(10.28~88.58)min]与K值[22.4(4.9~41.63)min]明显延长.与生存组血块形成动力学指标α角(45.77±19.06)°、血块最大强度MA值(46.82±13.45mm)、凝血综合指数[CI值,–3.1(–10.30~–1.50)]相比,死亡组α角(12.68±13.65)°、MA值(19.60±21.67mm)及CI值[–22.3(–45.18~–17.3)]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TEG-DIC诊断标准的DIC患者发病率较ISTH-DIC高,TEG评分与病死率呈正相关(r2=0.8372,P=0.0292).结论 TEG评分≥2分可诊断HS合并DIC

作者:曾庆波;宋景春;林青伟;宋晓敏;邓星平;吴阳;钟林翠

来源: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8 年 43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82 | 下载:188
作者:
曾庆波;宋景春;林青伟;宋晓敏;邓星平;吴阳;钟林翠
来源: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8 年 43卷 9期
标签:
热射病 血栓弹力图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热射病(HS)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解放军94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2017年9月收治的HS患者32例.收集患者入科2h内静脉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和TEG指标.比较ISTH-DIC(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诊断标准)与TEG-DIC诊断标准.患者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n=24)与死亡组(n=8),比较两组患者入科时常规凝血指标与TEG各指标的变化,分析TEG评分与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 与生存组凝血反应时间[R值,6.5(5.70~11.6)min]及血块形成速率[K值,3.8(2.30~6.3)min]相比,死亡组R值[30.9(10.28~88.58)min]与K值[22.4(4.9~41.63)min]明显延长.与生存组血块形成动力学指标α角(45.77±19.06)°、血块最大强度MA值(46.82±13.45mm)、凝血综合指数[CI值,–3.1(–10.30~–1.50)]相比,死亡组α角(12.68±13.65)°、MA值(19.60±21.67mm)及CI值[–22.3(–45.18~–17.3)]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TEG-DIC诊断标准的DIC患者发病率较ISTH-DIC高,TEG评分与病死率呈正相关(r2=0.8372,P=0.0292).结论 TEG评分≥2分可诊断HS合并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