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目的:探讨冲动性、攻击性对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 Beck 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arratt 冲动性量表中文版、Buss 和 Perry 攻击问卷中文版对成都市某高校1356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自杀意念发生率为31.64%,女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男性(χ2=4.287,P <0.05);女大学生冲动性量表总分(t =‐2.796,P <0.01)、行为冲动性(t =‐2.670,P <0.01)、认知冲动性分量表分(t=‐3.179,P <0.005)及愤怒分量表分(t =‐2.434,P <0.05)高于男大学生,男大学生躯体攻击分量表分高于女大学生(t =7.487,P <0.001);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冲动性量表总分、行为冲动性、认知冲动性分量表得分、攻击性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大学生(t =3.942,5.597,2.070,7.559,2.653,4.251,4.846,7.507,7.466;P 均<0.05);女性(OR =1.736)、敌意(OR =1.036)和指向自我的攻击分值高(OR =1.038)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指向自我攻击因子得分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水平具有预测作用(R2=0.157)。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受冲动性和攻击性的影响。

作者:郑涵予

来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 年 24卷 1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作者:
郑涵予
来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 年 24卷 12期
标签:
自杀意念 冲动性 攻击性 大学生 Suicidal ideation Impulsiveness Aggression College students
目的:探讨冲动性、攻击性对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 Beck 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arratt 冲动性量表中文版、Buss 和 Perry 攻击问卷中文版对成都市某高校1356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自杀意念发生率为31.64%,女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男性(χ2=4.287,P <0.05);女大学生冲动性量表总分(t =‐2.796,P <0.01)、行为冲动性(t =‐2.670,P <0.01)、认知冲动性分量表分(t=‐3.179,P <0.005)及愤怒分量表分(t =‐2.434,P <0.05)高于男大学生,男大学生躯体攻击分量表分高于女大学生(t =7.487,P <0.001);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冲动性量表总分、行为冲动性、认知冲动性分量表得分、攻击性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大学生(t =3.942,5.597,2.070,7.559,2.653,4.251,4.846,7.507,7.466;P 均<0.05);女性(OR =1.736)、敌意(OR =1.036)和指向自我的攻击分值高(OR =1.038)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指向自我攻击因子得分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水平具有预测作用(R2=0.157)。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受冲动性和攻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