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9 | 下载121

目的 通过观察代谢综合征(MS)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性改变及部分线粒体基因(mt DNA)编码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可能机制及其在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经典的饮食诱导法建立喂养型MS大鼠模型.动态监测大鼠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确认为MS的大鼠处死后分离肝细胞.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结构改变,并对线粒体损伤进行半定量评分;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t DNA编码蛋白NADH脱氢酶1(ND1)、细胞色素c氧化酶2(COX2)和线粒体复合体Ⅲ亚单位1的含量.结果 电镜结果显示,MS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呈空泡样变,嵴减少或消失,损伤级别为3.11±0.31,对照组损伤级别为0.30 ±0.03,二者差异显著(P<0.01).MS大鼠肝细胞ND1和COX2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线粒体复合体Ⅲ亚单位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mt DNA编码蛋白ND1、COX2和线粒体复合体Ⅲ亚单位1的表达异常可造成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障碍,使"电子漏"增多,自由基产生过多,从而引起线粒体的结构损伤和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物质和能量代谢紊乱,这可能是MS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孙鲁宁;赵明沂;宋晓宇;郑宁宁;李罡;张海鹏

来源:解剖科学进展 2011 年 17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9 | 下载:121
作者:
孙鲁宁;赵明沂;宋晓宇;郑宁宁;李罡;张海鹏
来源:
解剖科学进展 2011 年 17卷 3期
标签:
代谢综合征 线粒体 NADH脱氢酶 细胞色素c氧化酶 线粒体复合体Ⅲ 大鼠
目的 通过观察代谢综合征(MS)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性改变及部分线粒体基因(mt DNA)编码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可能机制及其在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经典的饮食诱导法建立喂养型MS大鼠模型.动态监测大鼠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确认为MS的大鼠处死后分离肝细胞.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结构改变,并对线粒体损伤进行半定量评分;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t DNA编码蛋白NADH脱氢酶1(ND1)、细胞色素c氧化酶2(COX2)和线粒体复合体Ⅲ亚单位1的含量.结果 电镜结果显示,MS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呈空泡样变,嵴减少或消失,损伤级别为3.11±0.31,对照组损伤级别为0.30 ±0.03,二者差异显著(P<0.01).MS大鼠肝细胞ND1和COX2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线粒体复合体Ⅲ亚单位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mt DNA编码蛋白ND1、COX2和线粒体复合体Ⅲ亚单位1的表达异常可造成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障碍,使"电子漏"增多,自由基产生过多,从而引起线粒体的结构损伤和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物质和能量代谢紊乱,这可能是MS的发病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