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48 | 下载374

目的 研究实时反馈装置对非医务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按压质量考核的影响.方法 纳入志愿者120人,按照《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培训,以模拟人为对象,进行单人连续按压6 min考核.操作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40人,其中A组无反馈,B组按压过程根据实时反馈装置(Link CPR)对按压质量(包括按压深度、频率、回弹)进行修正,C组应用节拍器指导按压,均通过无线网络信号传输并收集按压数据.结果 三组学员在按压深度方面,B组优于A、C组,按压深度分别为(5.38±0.483) cm vs.(4.42±0.572) cm,(4.25土0.84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压频率方面,B、C组优于A组,按压频率分别为(113.4±5.9)次/min,(109.0±6.8)次/min vs.(129.6±8.3)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弹方面,B、C组优于A组,表现为滞留次数的减少,分别为(56.10±32.3)vs,(68.30±28.8)次vs,(174.30±38.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按压频率和滞留次数呈正相关(r=0.776,P<0.01);各组间正确率比较,(9.8% vs.72.9% vs.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反馈装置在心肺复苏考核过程中,通过修正操作者按压深度及频率,并减少按压过程中滞留情况的发生,有助于提高考核者按压质量水平.

作者:龚峥;赵燊;李燕春;官志明;范建明;邱长胜;王晓萍;陈锋;林才经

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年 27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48 | 下载:374
作者:
龚峥;赵燊;李燕春;官志明;范建明;邱长胜;王晓萍;陈锋;林才经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年 27卷 2期
标签:
院外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培训 反馈装置 按压质量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raining Feedback device Compression quality
目的 研究实时反馈装置对非医务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按压质量考核的影响.方法 纳入志愿者120人,按照《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培训,以模拟人为对象,进行单人连续按压6 min考核.操作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40人,其中A组无反馈,B组按压过程根据实时反馈装置(Link CPR)对按压质量(包括按压深度、频率、回弹)进行修正,C组应用节拍器指导按压,均通过无线网络信号传输并收集按压数据.结果 三组学员在按压深度方面,B组优于A、C组,按压深度分别为(5.38±0.483) cm vs.(4.42±0.572) cm,(4.25土0.84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压频率方面,B、C组优于A组,按压频率分别为(113.4±5.9)次/min,(109.0±6.8)次/min vs.(129.6±8.3)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弹方面,B、C组优于A组,表现为滞留次数的减少,分别为(56.10±32.3)vs,(68.30±28.8)次vs,(174.30±38.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按压频率和滞留次数呈正相关(r=0.776,P<0.01);各组间正确率比较,(9.8% vs.72.9% vs.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反馈装置在心肺复苏考核过程中,通过修正操作者按压深度及频率,并减少按压过程中滞留情况的发生,有助于提高考核者按压质量水平.